集体自卫权解禁让日本更安全?
不到一年间,安倍政府运用“三步走”策略,令日本军事力量的活动范围和使用时机发生了质变。这种打破东亚既有安全框架的举动,未必能给日方带来安全。
随着安倍内阁将新版安保法案提交国会讨论,日本安保政策将迎来二战以来的最大转折。据称,为了确保法案能顺利通过,日本国会的会期将顺延到6月下旬。
新版安保法案的首要目的,就是为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提供明确法律依据。去年7月,安倍就已通过“阁议”方式“先斩后奏”;上个月,随着《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日本安保范围的扩大进一步坐实。人们已不再怀疑,日本将成为东亚乃至全球安全事务的参与者和介入者,日美军事同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给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冲击。
在稍早些的记者会上,安倍再度抛出朝核问题,试图证明“日本面临的严峻安全形势”,主张在“威胁能够轻松跨越国境时,应该构建无懈可击的应对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7月前,日本高官常挂在嘴边的是所谓“中国威胁”,尤其喜欢拿中日钓鱼岛之争说事??梢运?,中日东海纷争一度扮演了安倍就解禁集体自卫权进行国内政治动员的理由,而当日方实现了既定目标后,他又打算缓和中日关系。
从去年APEC中日领导人会面到今年两国元首在万隆就发展两国关系交流意见看,双方的正式交流确有“复苏”迹象。从日方口风的转变观之,中日摩擦更像日方开启“安保大国”之路的由头。东京的真正目标,是要成为地区乃至全球的“正常国家”。
70年前,战败的日本在美国主导下制订和平宪法,写入了放弃战争权的内容。自此,日本没有了国防军,也没有集体自卫权,这一直是日本右翼的心头之痛。
安倍本人也对此耿耿于怀。于是,他“梅开二度”入主首相府后,立刻宣布“日本回来了”。人们一开始关注的是“安倍经济学”,但对这届日本政府来说,“拼经济”本身是服务于国家正?;恼铰阅勘?,集体自卫权才是施政重点。为此,日方进行了多层次运作:借着“亚太再平衡”,充当美国制衡中国的先锋;持续强化与澳大利亚、印度的军事合作关系等。在东亚安全态势处于新一轮调整的时刻,日本成了头号不确定性因素。
集体自卫权初步解禁后,日美安保全面对接,双方的关系平衡。二战后,日本将安保全盘“外包”给美国,日美军事同盟也是非对称的,日本处于被?;さ奈恢?。诚然,美方也想让日本承担更多责任,但受制于和平宪法而未竞全功。何况,提升安保水平需要真金白银,日本更希望“搭便车”,因此,只能顺遂美国的意思,在后者的安全战略框架下,做好“帮手”。安倍政府近来获得的高规格待遇,则是美国对日本安保转型的奖励。
安倍绕开国会的做法饱受在野党批评,这也是为什么他此番要将“战场”从国外转移到国内,为集体自卫权求得法律支持。就议程中最重要的《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和《国际和平支援法案》而言,前者囊括了既有的《自卫队法》等10部法律,后者则是全新的,二者联手扩大了日本军力的活动范围和使用时机,越来越富有进攻色彩。
可以说,依照安倍内阁的“三步走”剧本,日本多年来的“专守防卫”战略已名存实亡。未来,自卫队不仅服务于日本自身,若“友好国家”遇到攻击,它也可以出手相助。另外,自卫队的运用范围从“周边事态”变成了“重要事态”,日本升格为美国的全球性军事盟友。从这种意义上说,日美同盟俨然成了北约之外、全球最具攻击性的军事同盟。
华盛顿对日方的举动自然乐观其成,日方也宣称可藉此减少本国受到攻击的可能性。这完全是“预防性战略”的逻辑,即由日本或日美共同判断和甄别“威胁”,先发制人。
无疑,这打破了东亚的既有安全框架——战后,东亚格局的一个关键支点就是日本没有战争权。现在,这个前提变了。对日本来说,安保政策的大转折能否带来安全,亦未可知。(孙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