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6月16日电 (记者鲍晓菁)“共和国的英雄,哪里才是你的家?”——2018年2月10日,《解放军报》刊载了为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烈士王学风寻找家乡和亲人的故事,引起读者转发、热议。
?
这是王学风像。新华社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提供)
1951年3月,王学风跟随所在的志愿军第40军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途。时任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的他,因骁勇善战先后荣立大功两次。1953年4月,“联合国军”进攻华岳山前沿阵地。王学风率领一个20人战斗小组坚守在华岳山,由于敌众我寡,战斗异常艰苦。在打退敌人第二次进攻时,王学风的脸腮被子弹贯穿,血流满面,只简单包扎了一下继续投入战斗。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头部,他顿时昏迷过去。
不久,苏醒过来的王学风听到敌人的枪声愈来愈近,便命令战友董万玉赶快撤离,等敌人合围过来,王学风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扔出去,敌人的机枪扫射过来,他的双腿被打断。为了不当俘虏,王学风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滚下山崖,牺牲时仅25岁。
王学风的名字被刻在朝鲜平壤志愿军展览馆的纪念墙上,排在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第一行第6位。然而60多年过去了,英雄的家乡究竟在哪儿,一直是个谜。
1995年9月中旬,在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安徽砀山县委、县政府考察团成员偶然看到“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江苏砀山县(现属安徽)人”字样后,便开始进行英雄籍贯查询工作,然而,党史、民政、档案等部门都没有找到有关英雄的记录。2012年,砀山县党史办工作人员王东超从解放军档案馆找到王学风的立功情况和事迹材料,其中在籍贯一栏写着:江苏省砀山县六区王寨镇,然而有关部门在当地并没有找到像王学风的人。
2017年,解放军报记者根据线索寻访到山东海阳,海阳市北城阳村74岁村民王学国与照片中的王学风十分相似。王学国称,1941年,他的大哥王学风15岁,被时任海阳盘石区党组织负责人王建熙看中,接收为通信员。1942年夏天,16岁的王学风正式参军入伍,为十三纵(海阳独立营)战士,后调入胶东军分区特务连。王学风先后向家里捎过4封书信,最后一次是1948年春,地址是辽宁锦州,此后再也没有与家里联系过。海阳市荣军医院九旬老人高成新回忆称,1952年5月,他在朝鲜战场上两支部队急行军途中偶遇老乡王学风。此外,也是从北城阳村入伍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王新勤1978年回家探亲时,曾亲口对王京义说,入朝作战时,他亲眼见过王学风。然而目前还缺少董万玉等关键证人。
砀山县党史部门统计,由于战乱和间隔时间久远,仅新中国成立前砀山县六区范围内王姓80岁以上参军未归的就有10多人,“清明节想给烈士在家乡立个碑,让他魂归故里,可是仍未找到烈士的亲人,怎能不让人感到遗憾?”王东超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