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1月13日电 题:卢永根就是一面镜子
新华社记者刘宏宇、刘大江
年轻时的卢永根在试验田里(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华南农业大学供图)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义”这个大问题,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卢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87岁,将几乎毕生积蓄880万元捐赠给教育事业;89岁,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一生,无私奉献给中国水稻科研事业。卢永根将捐献遗体看作是作为院士“最后的科普工作”,作为一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最后的坚守和信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最后贡献。
严于律己,公私分明。他出行坐公交,吃饭在食堂。家中的摆设,还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即使当了校长,他也坚持不坐进口名牌小车,在住房、电话等待遇上不搞特殊。
人生的境界与追求,来自于党性的修养。在卢永根身上,党性既真实,又耀眼。他用自己的无言行动,展现了党性的强度和纯度,诠释了党性的力量,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修养树立了榜样。
在他的办公桌上的一个笔记本扉页,写着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四个“一点”,是一名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写照,也为他人提供了一种参照。
卢永根的人生就是一面旗帜,可以引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方向。
他出生在香港一个殷实的中产家庭,在人生的青春阶段,感受了祖国的痛苦和呻吟,国家的苦难震撼了这个“香港仔”的心,他下决心为振兴中华而奋斗。他坚信,祖国是他安身立命的地方,他打心底里热爱祖国。
自1949年8月9日,他在香港举起右拳,面向北方,庄严宣誓加入中共地下党。至2019年8月12日去世,卢永根入党整整70年。他始终不忘初心,对党忠诚,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入党誓言。
从一个“香港仔”到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卢永根挺起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这也是最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他促使人反思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抉择,为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提供了参照,为年轻人提供了标杆。
淡泊名利,学有专长。他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研究了一辈子,长期从事作物遗传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水稻遗传资源、雄性不育性与亲和性等方面的遗传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总是告诉学生,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产稻国,对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理应将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研究好。
他说,一名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是一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
卢永根(中)在水稻试验地指导博士研究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华南农业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