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 题:解决好“堵点”“断点”,让复工复产更有底气
新华社记者樊曦
漫画:消除影响 新华社发 王威 作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确保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提醒我们所采取的举措要跟上形势的变化,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打通“堵点”、补上“断点”,让复工复产更有底气。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不过,在一些具备条件的地方,复工复产的步伐还不够大,存在观望犹疑心态。不少企业仍面临用工短缺,一些关键岗位员工受困于疫情严重地区难以返岗。一些地方物流运输存在“堵点”,“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突出。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有中小企业反映,政策落实还存在一定的“断点”。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地关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影响人员和货物自由流动。目前,各地交通不畅的情况基本好转,但具体到什么人要隔离,该隔离多久,健康检测能否互认,许多地区还是各自为政,企业缺乏明确的可遵循的指南。同时,“一刀切”的简单做法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想复工又怕复工。
从全国来看,对于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防疫和复工并不矛盾。在疫情特殊时期,严要求、高要求是必要的,但任何决策都要同时考量成本和收益,尽可能寻求科学的“平衡点”,而不是简单化地“一边倒”“一刀切”,让经济社会承受本可以避免的损失。这是“统筹”的应有之义。
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如何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让全社会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上来,是各界关注的焦点,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拿出“硬标准”“真举措”,对症下药。
对各地来说,这意味着慎终如始,一面抓好疫情防控,一面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明确复工复产标准,把畅通交通运输、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鼓励支持企业“点对点”组织员工返岗复工、援企稳岗扩就业等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实落细,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张、物流不畅、产业链不配套等问题,让企业实实在在能复工敢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