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刘紫凌、周楠、白田田)3月30日出版的第13期《瞭望》新闻周刊刊发封面专题《精准扶贫湖南答卷》。内容摘要如下:
险峻武陵,苍莽罗霄,逶迤五岭。千百年来,西、东、南三个方向的天然屏障,曾让多少湖湘儿女的脱贫之梦举步维艰,湖南贫困人口数量居高难下。
2013年11月3日,沿着狭窄山路,习近平总书记辗转来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理念,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要求当地闯出“不栽盆景,不搭风景”“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之路。
殷殷嘱托,拳拳期望。6年多来,湖湘儿女以实干为笔,以初心为墨,一笔一画,让荒山焕发生机,让万壑终于相连,51个贫困县悉数摘帽,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4万,在三湘四水绘就了一张精准扶贫的精彩答卷。
答好“选择题” 走上精准扶贫新路子
春光明媚,野??谜?。
3月14日,在封闭50天后,十八洞村景区重新对外开放。村头卡口一撤,哗啦啦,涌进来300多人。
十八洞能有今天,村民过去想都不敢想?!叭盗讲砬铌戈?,红薯玉米苞谷粑。要想吃餐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唱的就是十八洞,苗歌里充满奚落。
湘西莽莽群山,1567个村有1110个村是贫困村,十八洞村还算中等水平。虽经历多轮帮扶,但扶贫思路偏“大水漫灌”,这些村始终难以拔掉穷根。
要选择什么扶贫道路,才能让十八洞们改换命运?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毕敖阶苁榧堑闹鐾形銎豆ぷ髦该髁朔较?。
2014年1月,花垣县委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和村干部摸索出“户主申请,群众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的“七步法”,“家里有拿工资的不评,在城里买了商品房的不评,在村里修了三层以上楼房的不评……”的“九不评”,精准识别贫困户136户533人。
怎么扶?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关键??悸堑酱謇锲降叵∩?,扶贫队协调到35公里外流转了一块1197亩的土地,跟企业合作种植猕猴桃。
村里陆续发展起六大产业,家家户户找到了脱贫门路:厨艺好的,开饭店;有多余房子的,办民宿;会说普通话的姑娘小伙,当导游;水厂、卫生清理、交通秩序维护,都需要人手;老年人在家门口摆山货摊,也有不错的收入。
瞄准谁来扶、扶持谁、怎么扶发力,精准扶贫在全省推广。每个村、每个家庭都有定制版扶贫方案,湖南探索走出推进精准扶贫好路子,600多万贫困群众迎来新生。
答好“填空题” 补上贫困地区薄弱点
“国贫县”新田县门楼下瑶族乡竹林坪村,满山青翠。
美得令人心醉,过去却穷得令人心痛?!氨鹑饲畹眉彝剿谋?,我们过去路不通,住杉木皮房子,四壁都不全?!贝宓匙苤Ц涸鹑寺硎嬉涣承了?。
路不畅,水不通,供电不稳定,一块块短板、一段段空白组成的生活,如何盛得下群众的脱贫梦?
2013年,竹林坪村开始修通村水泥路。2018年,开始修通组水泥路。村民兴高采烈,抢着免费招待施工队,鸡肉猪肉黄牛肉,热情里包含着热盼。2019年年初,竹林坪整村脱贫。
6年多来,湖南瞄准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全面完成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提质改造6万公里,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畅率达100%,解决1617多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光纤网络覆盖率和贫困村电网改造率达100%。
永顺县塔卧镇三家田村,水质性缺水严重,全村4457人中1014人是贫困户。
2015年4月8日,湖南省水利厅扶贫工作队进驻。队长吴科平兴致勃勃挨家挨户走访,动员大家发展产业,所有人都摇头,异口同声说“先解决喝水”。
接下来3个多月,吴科平翻山越岭,找到合适水源。铺设108公里长的水管,哗啦啦的自来水,流到了村民的心坎上。
清冽的自来水冲走了祖祖辈辈的烦恼,浇灌着贫瘠的耕地。扶贫工作队又带着大家发展白皮柚、大棚蔬菜、优质稻、畜牧养殖、蜜蜂养殖产业。
补上短板,产业兴旺,2016年底三家田整村脱贫,2018年获评湖南省村集体经济百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多万元。
“空”一个个被填上,短板一块块被补齐,贫困山区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底气。
答好“问答题” 打造长效脱贫金钥匙
罗霄山下,黄桃花灿若云霞。
如何发展支柱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对资源有限的贫困地区来说,这道题不好回答。
山丘多、平地少的炎陵县以实干给出了答案。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奖励引导规模种植,县委书记当“推销员”做好产销对接。如今,全县4784户贫困户靠种黄桃脱贫,人均年收入达8800元以上,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59.3%。
针对贫困群众缺资金、缺门路、缺市场意识,湖南探索出“四跟四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湖南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说:“就是通过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模式,组织和支持贫困农户跟着能人搞项目、闯市场?!?/p>
回答产业之问,还不足以找到长效脱贫的金钥匙。如果不能做好扶志扶智,缺乏技能培训,无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有的产业扶贫可能沦为保姆式扶贫。
湖南开展“脱贫立志、星级创建”“四扶四建”等活动,发布脱贫攻坚群英谱,挂出脱贫光荣榜,各地涌现出一大批脱贫致富模范。
湖南省重点打造100所“芙蓉学?!?,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按照“一户一门增收技术、一户一个增收项目、一户一个产业工人”的目标,开设符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特点的培训课程,2019年完成贫困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2.9万人。
有产业平台,有自身发展能力,是如何长效脱贫这道问答题的最好答案。
答好“附加题”,对接乡村振兴新考卷
雪峰山下,暖风拂来春意浓。
商务部在城步苗族自治县挂职的副县长刘书军行色匆匆,顾不上欣赏风景。3月8日晚,他赶到丹口镇下团村,当起了带货主播,向网友推销当地的蜂蜜、泡椒等农产品,当晚销售额超过1万元。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不及时化解,部分群众有返贫风险?!绷跏榫?。
尽管5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但全省还有19.9万剩余农村贫困人口要按期脱贫,已脱贫人口也需要巩固提升,部分还有返贫风险。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对接乡村振兴?这是一道必须答好的“附加题”。
除了做好贫困县摘帽“四不摘”,湖南还着力在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组织保障等方面做文章。
针对乡村人才需求,湖南出台专项行动计划,提出既大力引进农业高端人才,又培养壮大“土专家”“田秀才”队伍;既鼓励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又激励保障人才扎根基层。
产业进一步升级。2019年,湖南省将湘赣边区10个县市纳入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范围,首次探索区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旅游+文化+农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保障。湖南各级党委选优派强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选派2万多名干部驻村帮扶,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并逐步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拓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来说,交上这份即将全面战胜绝对贫困的答卷,也意味着要继续直面解决相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