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6月12日电(记者王春雨 杨喆)芒种时节,黑龙江省富锦市的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里,绿油油的水稻连成了一片“稻?!?,蔚为壮观。
“稻?!崩?,矗立着一座帆船状的建筑,犹如在扬帆远航。57岁的农民刘春,便是这艘“帆船”的“海稻船长”。
刘春种地整整40年了。站在“稻?!鼻?,回想40年间依靠种地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历程,他感慨万千。
“分产到户那年,每人分了八亩地,我家分了一头老牛,后来买了一匹马?!绷醮夯匾涞?,“1990年,我家花了4417元买了一辆小拖拉机,是村里第二个买的?!?/p>
那些年种地的苦,刘春记忆犹新:“当年这里还是旱田,村子离这儿30多里地,凌晨3点多就开着拖拉机下地,用镰刀收割黄豆,然后装车、卸车,晚上10点到家,睡4个小时,第二天凌晨2点再起来做饭,准备下地……”
这种辛苦让刘春意识到,只有走合作化的道路,才能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
“最开始张罗成立合作社,很多人都反对,担心赔了?!绷醮核?,他告诉身边农民,入社后有保底分红,合作社就算赔了也分钱,慢慢地,更多的人信任他了。
2013年,刘春组织成立了东北水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也是万亩水稻科技示范园的经营主体。
除了给社员分红,合作社还带动4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超过3000元。
“以前就想着怎么打更多粮,现在想的是怎么把稻子种得更好?!绷醮核?。
侧深施肥,鸭稻、蟹稻、鱼稻共生共养……这些举措提高了“稻?!蓖寥赖挠谢屎?,还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量,通过应用水稻节水技术,每亩用水量由原来的900立方米降至460立方米,减少了近一半。
此外,合作社还采取了“生产+加工+科技”的运营模式,实行集约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从“种得好”转向“卖得好”。
2019年,合作社总收入达到1956万元。
刘春心中曾有一个“稻海田园梦”,“几年前,有朋友跟我说,去外地看水稻种出‘花’来了。我半信半疑,但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p>
如今,“稻?!苯ǔ闪恕疤镌白酆咸濉?,观光农业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游客。
“让大家来观光不仅是为了门票收入,而是让更多人看到我们黑土地上的水稻是怎么种出来的,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好大米?!绷醮核?,“一辈子种地,就跟这稻子亲!”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