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白裤瑶续写新时代新故事
“直过”民族掀起山乡巨变
图片说明:
图①:在“千家瑶寨·万户瑶乡”八圩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民黎治明(右)一家走出家门。
新华社记者 周 华摄
图②:白裤瑶妇女在绘制粘膏画。
图③:八圩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图④:白裤瑶群众表演“勤泽格拉”。
图⑤:红水河南丹段。
新华社记者 周 华摄
?。ū景嫱计鹈庥赡系は匚抗┩迹?/font>
红水河自西向东,在广西中部穿行,沿途奇峰异谷,层峦叠嶂,是广西山水中最为壮观的地方,南丹县是其中的一站。今天,“中国白裤瑶之乡”让这座山城蜚声世界。
翻开南丹地图会发现,从南丹县城向东伸出一对牛角,朝东北的角尖上挂着里湖瑶族乡,朝东南的角尖上挂着八圩瑶族乡。这是南丹白裤瑶的主要聚居地,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一带的大石山区。白裤瑶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直过”民族。
莽莽深山,曾是白裤瑶的“面纱”,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却也是道天然屏障,阻滞了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白裤瑶人的生存环境要改善、落后现状要改变、文明进程要提速、民族文化要传承,一场山乡巨变正在这里上演。
曾经“月来月当灯”
如今新房高又宽
鸡,是“90后”何正兵微信朋友圈里的绝对主角。这些在瑶乡山里吃虫啄草、满坡游走的鸡,有一个专属名字“瑶山鸡”,是广西四大名鸡之一。
2012年,何正兵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禽畜养殖公司干过技术员、管理员、市场开发员,积累了一定经验后,他决定回乡创业。2019年,何正兵与合伙人共同创立南丹县远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带动46户村民一同开展瑶山鸡养殖。由公司提供鸡苗、饲料、技术,农户负责养殖,出栏时,公司按每只4元的价格收购。从去年12月至今,已有20多万只瑶山鸡销往重庆、贵州、湖南等地。
“要脱贫致富就得有产业?!崩锖缦绯ぢ匠鸾樯?,目前,里湖乡的瑶山鸡、黑猪养殖等均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公司承担风险,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
正是染布的季节,里湖乡怀里村村头,一名白裤瑶妇女站在树旁,小心地用刀从树干上取下一种黏稠的黄色浆汁。这是只在南丹瑶寨才能见到的粘膏树,被白裤瑶人视为母亲树,树汁可用来染布。白裤瑶服饰是彰显他们民族身份认同的最显著特征,做一套这样的衣服共有几十道工序,白裤瑶妇女前后需花费1年的时间。过去,她们用双手给家人制造温暖,如今,还能为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
8岁起,八圩乡瑶寨村大寨一屯村民黎凤珍即跟随祖母和母亲学习制作瑶族服饰的技艺。成年后,她曾外出打工,艰辛劳累,收入却不高。黎凤珍决定回乡做自己最擅长的事。2005年,她在自家建立了瑶族服饰制作布料浸染作坊,她染出的布料颜色均匀,久不褪色,来找她的人越来越多,染缸也从3个扩展到10个。2016年,黎凤珍家建起了又高又宽的新房,还在二楼布置了一个白裤瑶服饰展示厅?!肮ニ蚁氚?!”黎凤珍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白裤瑶村寨里很多茅草屋,有些四壁破烂,“风来风扫地,月来月当灯”。
她开始带领身边的白裤瑶妇女一同致富。2018年,黎凤珍的作坊成为扶贫车间,妇女领取布料回家加工,由她负责统一销售?!扒诳斓母九?个月可以挣到2500元,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干农活?!崩璺镎渌?,一套白裤瑶便装售价2000元左右,盛装可达1万元以上。去年,黎凤珍销售了价值20多万元的白裤瑶服饰,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南丹毗邻贵州荔波,白裤瑶文化将它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两地结成跨省县域旅游联盟,共建“世界白裤瑶乡文化旅游景区”?!扒Ъ已ね蚧а纭笔悄系ひ椎胤銎栋崆ê吐糜慰⑾钅?,有里湖王尚、八圩社区、八圩瑶寨3个安置点,共安置扶贫移民1.35万人。为了更好地发展白裤瑶文化旅游,2019年10月,南丹出台了《“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移风易俗促文兴旅实施方案》,开展穿瑶服、讲瑶话、唱瑶歌、跳瑶舞、育瑶艺等十大行动,引导安置区白裤瑶群众自主创业,并投入1000多万元在里湖安置点建设白裤瑶铜鼓、陀螺、服饰等民族工艺作坊(扶贫车间)。
这一年,黎凤珍的大女儿黎秋亿在里湖安置点里设立朵努手绣坊,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授牌的“金绣球”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带动了当地100多户瑶族妇女在家就业。
截至目前,里湖、八圩两乡仅余155户、878人尚未脱贫,预计都将在今年如期脱贫。
曾经靠刻竹记事
如今榜上有名
1982年,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校长覃玉先的第一份工作在瑶里村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到乡里买米,要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背回去?!暗侥嵌牡谝欢偻矸故窃诖蠖邮榧羌页缘?,为了招待我,他专门杀了只鸡,这顿饭我这辈子都忘不了?!?8年过去了,覃玉先始终难忘大队书记对他这个“教书先生”的尊重。在那里的几年,为了更好地与白裤瑶人交流,覃玉先学会了说瑶话。这段经历在覃玉先心里埋下了对教育的执着,也让他和白裤瑶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
和白裤瑶群众交往愈深,覃玉先愈发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吨泄偈褡迳缁崂返鞑樽柿洗钥返氖菹允?,上世纪50年代以前,整个白裤瑶社会仅有不到10人受过基础教育,99%的白裤瑶是文盲,民间借贷等均以刻竹记事或刻木记事?!叭嗣窆缁笔逼?,因为没有文化,一些生产队只好用玉米记工分。
通过调查走访,覃玉先和同事们发现,没有文化仍旧是致贫的重要原因?!坝行┢独Щ獬鑫窆?,却因语言沟通有困难,在广东的厂子里待不下去,无奈只得回家种田。人均不到1亩地,一年收入几百元,怎能不贫困?”覃玉先心痛?!拔颐敲环ㄔ俑庑┖⒆拥母副裁歉嘌盎?,但是,孩子一定要一个不少的到学校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他们真正地脱贫?!?/p>
今年“六一”,学校举办庆?;疃?,担任普通话小解说员的是七八岁的白裤瑶孩子们,字正腔圆、落落大方,谁能想到,不久前他们还散居在大山深处,只会说瑶话。
王尚小学是一所以白裤瑶贫困学生为主的寄宿制小学,每名学生每学期的食宿费用约1000元,各级政府补助610元,剩余部分学生还是负担不起怎么办?学校成立“爱心桥”组织,接受社会力量的资助。覃玉先的案头放着一沓困难学生信息表,最上面的一份是一位特困生,接受资助的金额为一学期500元,由资助者直接打进学生的账户,班主任代为监管?!坝辛苏?00元,孩子就能渡过难关,读书梦就能延续下去?!?020年第一学期,王尚小学的老师们收集了84份这样的信息表,在爱心人士和困难学生之间搭起桥梁,保证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原因辍学。
作为南丹县“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易地扶贫搬迁和旅游开发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王尚小学投资7738万元建成,去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是目前南丹县硬件设施最好的小学。
8月10日,南丹县中考放榜了,里湖中学有4名学生获得“A+”,白裤瑶学生就有2名,其中,陆建孝在全县排名第46。这一天,许多白裤瑶人纷纷在朋友圈里转发着这则喜讯。
曾经藏在深山
如今后继有人
7月29日,怀里村村民在家门口观看了纪录片《染色的季节》,这是广西民族博物馆在南丹举行的纪录片巡展活动,村民们已不是第一次观看反映白裤瑶人生活的纪录片。为白裤瑶留下影像资料,是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文化记忆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6年,大学毕业的何春应聘至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工作。随着对“文化记忆工程”的持续参与,拍摄视频资料、整理白裤瑶经典古歌谣录音、走进校园给孩子们讲解白裤瑶文化,何春对本民族文化的感情愈加深厚。
2011年8月,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广西生态博物馆摄影摄像培训班”,陆小元以村民身份参加。10天时间里,他学习了拍摄、剪辑等制片技术和一些纪录片理念。
“回来后,我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片《取粘膏》?!痹诠阄髅褡宀┪锕菥侔斓摹笆捉焐┪锕菁吐计罢埂鄙?,这部作品获得了最佳影像奖。陆小元拍摄的纪录片越来越多,他把镜头对准了白裤瑶人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粮仓、鸟笼、陀螺等都成为他记录的对象。
通过参加影展和走出去交流,这些纪录片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白裤瑶文化。
生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组织爱好摄影的村民,一同成立了白裤瑶乡村影像小组。如今,他们已完成50部关于白裤瑶的人文资料纪录片,初步建立了白裤瑶文化影像资料库。从2013年起,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在白裤瑶传统节日“年街节”期间举办“白裤瑶乡村影像展”,在多个白裤瑶村寨放映白裤瑶民族文化纪录片。
文化要传承,必须后继有人。作为一所以白裤瑶孩子为主的学校,王尚小学承担着传承和?;ぐ卓阊俏镏饰幕挪脑鹑?。2013年,依托乡村少年宫项目,王尚小学成立了铜鼓传承班、皮鼓传承班、陀螺传承班、服饰传承班、牛角传承班和“勤泽格拉”舞蹈传承班等。
穿着黑色长袖衣、及膝白色大裆裤,缠上色彩明丽的花腰带,拿上陀螺和绑绳,何光斌的陀螺传承班开课了。急速旋转的陀螺竟能在他的脚背、手背、手心、额头和指头上自由旋转,引得孩子们一阵阵欢呼。每周,孩子们十分期待何光斌的课。和他一起给孩子们传授白裤瑶文化的还有皮鼓传承人黎芳才、铜鼓传承人黎政军、服饰传承人何金秀等。
王尚小学一楼宽敞的大厅里,黎灵、岑美芬、兰志荣和韦永军正聚在一起,用瑶语唱着《我和我的祖国》,壮族学生莫东怡和韦江丽在一旁跟着哼唱?!鞍卓阊挥形淖?,语言的?;ぞ陀任匾??!甭匠鸾樯?,下一步,王尚小学将继续通过教授瑶语歌等方式,探索瑶语?;ぶ?。
“发展是对文化最好的?;??!瘪裣人?。几年的全心投入有了回报。如今,不仅白裤瑶的孩子们掌握了本民族的技艺,更加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其他民族的孩子也喜欢上白裤瑶文化?!扒谠蟾窭币脖怀莆奈?,是白裤瑶民族文化重要的代表性象征之一,2014年11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孩子们带着《勤泽格拉》《陀螺炫技》等节目走出学校,参加河池市文艺汇演、广西60周年大庆演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南丹、走出广西,更加自信,更加开朗,也让更多人见识到白裤瑶文化的魅力。
这种情意更动人(记者手记)
在南丹采访的几天,我遇到了几拨到访的客人:广西民族博物馆纪录片巡展的工作人员、广西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的师生、来自伦敦大学的人类学博士生。他们中的有些人已不是第一次来南丹。被问及对这里的印象,他们不约而同用了“动人”一词。
的确,这是一片动人的土地。这里的山水动人,风光旖旎,徐霞客也曾在此流连忘返,赞其为“粤西第一奇胜”。
更动人的是这里的人文风景。
南丹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3/4。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各民族人民之间彼此尊重、守望互助、携手共进的情意。这种情意渗透在各民族扶贫干部、群众对白裤瑶群众的悉心帮扶中,这种情意已在里湖乡王尚小学的孩子们心底生根、萌芽,这种情意在人们对白裤瑶文化的欣赏与?;ぶ辛魈省?/p>
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多彩而珍贵。为了?;ず痛邪卓阊幕?,许多人默默坚守,不懈努力,他们中既有非遗传承人,也有文化工作者,更多的是大石山区里普普通通的瑶族群众。白裤瑶的文化基因在一个个生活细节里存续、延绵:那是妇女手中五彩丝线织就的花纹,是“勤泽格拉”中深邃悠远的鼓音、气势宏大的鼓阵,是在孩子们手下飞速旋转的陀螺,也是白裤瑶人口耳相传的细话歌。
更让人感动的是,白裤瑶人在坚守的同时,努力跟上时代的脚步,他们学习、创业、走出去,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奋斗。
在白裤瑶群众的新家里,孩子的奖状总是被张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它们被视为一个家庭的荣耀,也折射出白裤瑶人教育观念的改变。白裤瑶孩子们的身上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希望:通过教育改变一代人。这些孩子既与父辈一样,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豪,又与父辈不一样,他们成长于新时代,接受现代化的教育,为自己积蓄看世界的能力。(记者 尹 婕)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