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多哥首都洛美的艺术品商店,谢燕申(左)与店主交谈。 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新华社洛美11月5日电 通讯:收藏“非洲之美”的中国人——访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馆长谢燕申
新华社记者肖玖阳 王腾
“我们眼前的这个铜雕刻画的是古代西非贝宁王国的国王戎装乘马出行的情形,非洲艺术家精湛的雕刻技术让我们窥见了当年的西非强国贝宁王国的繁荣景象……”位于多哥首都洛美的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内,馆长谢燕申正向参观者们介绍这里的藏品。
10月29日,在多哥首都洛美的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谢燕申(右)为一名多哥游客介绍非洲艺术品。 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步入博物馆,造型各异的非洲艺术品立刻映入参观者眼帘:部落祭祀的面具,象征王权的金手杖,歌颂神明的乌木雕塑……它们有的来自尼日利亚的偏远部落,有的来自马里沙漠的骆驼行商,有的来自刚果盆地的失落王庭。
“我收藏的非洲艺术品有近一万件,其中大概2000件在这个博物馆里展出。这些收藏是我用了30年时间,一件件从非洲40个不同的国家搜寻来的。在我看来,这些艺术品是‘非洲之美’的象征,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毙谎嗌甓约钦咚?。
10月28日,谢燕申在多哥首都洛美的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查看藏品。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30年前,当谢燕申第一次踏上西非多哥的土地时,并没有想到会与非洲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彼时的他是一名小提琴教师,带着父亲的叮嘱来到非洲,探寻个人的发展之路。
在谢燕申出门闯荡前,他的画家父亲希望他除了在外保重,还要多点了解非洲,尤其是非洲的艺术。谢燕申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谢燕申说,那时的非洲与中国,彼此之间都缺少了解。当时,当地人认为中国人都穿着长袍马褂、都会电影里的中国功夫,而他本人,也发现当地流行着一些他以前从未见过的艺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他意识到,加强文化交流非常必要。
10月28日,在多哥阿内霍市佩西村,谢燕申(左)与当地工匠查看木雕艺术品。 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第一次从非洲回国,谢燕申带回的一些“奇奇怪怪”的木雕和陶雕让他的父亲连声赞叹“这是真正的艺术家的作品”,这成为了他去探索非洲艺术魅力的动力。
之后,谢燕申开始认真研究收集非洲艺术品,并且开始考虑向当时对非洲了解不多的中国大众介绍非洲艺术。
10月29日,在多哥沃冈市阿雅塔村,谢燕申(左)向当地居民收购木雕艺术品。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2005年,谢燕申回到南京举办了他的第一个非洲艺术品展。当时一位美术专业的老教授在一个非洲面具前流连忘返,“他握着我的手说,感谢我把他只在教科书上看过的艺术品带到了他眼前。实物远比书上的图片要精美”。
这次展览让谢燕申看到了国内大众和艺术界专业人士对非洲艺术的喜爱。之后几年,他相继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山东美术馆等开展合作,展出他的藏品。从2007年开始,谢燕申陆续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了他的数千件收藏?!昂罄垂┮哉庑┮帐跗肺?,开设了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这是国博首个所有展品都来自馆藏的外国艺术品常设展?!毙谎嗌瓴晃藿景恋厮?。
10月29日,在多哥首都洛美的几内亚湾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谢燕申修补一个科特迪瓦面具。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谈到为什么要把近30年的心血捐给国博,他说,这是他收藏研究非洲艺术品的初心?!叭说囊簧怯邢薜?,我希望这些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得到最好的归宿,让更多人能够了解、欣赏它们。国博每年参观者众多,是最能传播非洲艺术魅力的地方之一。我希望通过展览让中非之间的交流越畅通,中非人民的理解越深入?!?/p>
10月28日,在多哥首都洛美的艺术品市场,谢燕申(左一)体验非洲鼓。 新华社记者王腾摄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