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题:团结·担当·科学——习近平主席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致辞传递关键信息
新华社记者
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于北京时间18日晚开始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
卫生健康、国际关系等领域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世卫大会备受全球瞩目,国际社会都很关注习近平主席的致辞。习近平主席直面全球抗疫的一系列紧迫和长远问题,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高度,提出六项建议、宣布五大举措,每一条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为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战胜疫情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一:团结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毕敖街飨谥麓侵星康?。
全力搞好疫情防控;发挥世卫组织领导作用;加大对非洲国家支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习近平主席围绕加强疫情防控提出六项建议。专家认为,这六条建议既指出紧迫问题,又兼顾长远考虑,是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而“团结合作”是贯穿始终的灵魂。
“团结合作,既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呼唤?!敝泄饰侍庋芯吭赫铰匝芯克こ滦肼∷?,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讲历史、讲现实、讲未来,深刻指出“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指明“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人间正道”,体现出中国在这次全球战“疫”中的正确历史观、大局观和角色观。
“致辞传递的一条鲜明信息是:我们不应只重视本国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背滦肼∷?。
在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到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支持世卫组织就是支持国际抗疫合作、支持挽救生命”;多次提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强调“帮助他们筑牢防线是国际抗疫斗争重中之重”。专家认为,这体现出中国一贯的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外交政策。
“这是一场攸关全人类健康福祉、世界发展繁荣的斗争?!敝泄こ淘焊痹撼?、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说,“全力协作搞好疫情防控,是关乎人类根本利益的当务之急?!?/p>
关键词二:担当
“中国始终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毕敖街飨赋?。
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再次介绍了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同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抗疫的实际行动——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
“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在世界卫生大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国际场合发出的正本清源的信息?!背滦肼∷?。
为推进全球抗疫合作,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五项举措。
“这些举措针对的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抗疫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蓖饨谎г焊痹撼じ叻伤?。
参与了一线抗疫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赵列宾认为,以疫苗研发为例,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研发所需的强大人力财力物力支撑,中国提出把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彰显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为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三:科学
“科学”是习近平主席致辞中的另一个高频词。
在讲到全力搞好疫情防控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在防护、隔离、检测、救治、追踪等重要领域采取有力举措,尽快遏制疫情在全球蔓延态势,尽力阻止疫情跨境传播。
专家表示,这反映了中国开展科学防控的成功有效经验,对各国搞好疫情防控、开展国际联防联控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构筑科学、严密的防控体系与机制至关重要?!蓖醭奖硎?,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运用综合国力,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攻坚战、资源调配战。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预防与救治,最大程度提高了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
针对国际社会关心的一些热点和关键问题,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明确表示:“继续支持各国科学家们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中国支持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全面评估全球应对疫情工作,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强调“这项工作需要科学专业的态度,需要世卫组织主导,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说,过去30年地球上基本上每年都会有一个新发传染病出现,人类面临新发传染病挑战的间隔期越来越短。尽管不一定每一种新发传染病都是烈性传染病,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应做到常备不懈。习近平主席的建议,体现了积极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的大国担当和科学精神。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人类来说不会是最后一次?!备叻伤?,厘清疫病发展脉络、从疫情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人类社会今后应对重大传染性疾病挑战具有重要意义。(记者杨依军、郑明达、朱超、田晓航、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