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6月3日电(记者张家伟 邓茜)“黄大年最珍贵的品质是对人真诚,真心对待他的好朋友,爱家人,爱国家。用东北话说就是特别实诚?!被拼竽晟爸坑?、现居英国的孙伟博士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这位已故科学家。
今年1月,为中国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他一生都走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而英国是其中重要一站。
?。玻的昵?,黄大年前往英国利兹大学深造。这所大学的前身——约克郡科学学院成立的初衷就是让高等教育惠及更广大阶层,打破剑桥、牛津等顶尖大学主要为贵族和名流服务的传统。
“特别实诚”的黄大年,在这所平民化的高等学府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对科研工作求真务实的态度以及真诚待人的品格打动着身边的人。
尽管来到一个陌生国家学习要克服语言和生活困难,但黄大年凭借在国内积累的深厚学术功底,很快就赢得国外同行的认同。
利兹大学地球和环境学院高级讲师罗杰·克拉克博士当年曾在黄大年攻读博士学位时提供过辅导??死烁嫠咝禄缂钦?,求学时期的黄大年数学功底很强,对专业学习助力不小。
“他在利兹求学期间就非常专注,我们当时都很乐意帮他在地球物理学方面取得突破?!笨死嘶顾?,黄大年当时是专业内少数能深入理解一些前人提出的突破性研究方法并在更广泛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学者,英国不少公司都希望将他招至旗下。
拿到博士学位后,黄大年曾在位于剑桥、名为ARKeX的航空地球物理公司工作长达12年。在英国学习、工作期间,他致力于开展高精度重磁场探测装备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技术研究,长期从事海洋和航空快速移动平台高精度地球微重力和磁力场探测技术研发,专攻高效探测技术服务于海陆大面积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
黄大年带领的团队被同行公认为国际上最优秀的研发团队之一,在移动探测技术行业内具有非常领先的地位,他也成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曾与黄大年在ARKeX共事的马克·戴维斯至今还记得这位“百分百投入”的地球物理学家如何领导多个项目取得突破,他与黄大年共同参与的不少项目都是为国际大中型石油公司开展的。
“他非常有才华,并且知识丰富……我总是认为大年能够在他自己想做的领域内做得非常优秀,他取得今天的成就我一点也不惊讶?!贝魑顾?。
在好友孙伟看来,留学后的黄大年“将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英国人做事的一板一眼融合了起来”。孙伟及其夫人任丽娟目前长居英国剑桥,他们与黄大年一家认识多年,尤其是黄大年在英国工作期间交往频密。
孙伟来英后攻读的博士和博士后专业是计算机图形与动画。任丽娟说,虽然两人研究方向不同,但“黄大年也会和孙伟一起讨论如何扩展研究方向,商量如何换个思路思考问题,讨论科研方式……搞科研中间是有相通的?!?/p>
在英国的岁月,黄大年忙于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心系祖国。
孙伟说:“黄大年的父母都是老师,所以他的家教就是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教育。对名利无欲无求,为人本分、爱国。以前在英国的时候,他时常在海外华人网络社区上与一些反华言论辩论,维护祖国的尊严与形象?!?/p>
黄大年一直与国内有密切联系,一有机会就回国参加学术活动。孙伟认为,他后来回国开展科研工作“不是偶然的选择,不是心血来潮”。
这一点即使外国同事也能感受到。戴维斯说,黄大年热衷科技创新,“尽管他当时没跟我提过他想回国的原因,但这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正投入大量资源支持高质量的科研项目发展,他希望参与其中”。
黄大年决定回国,家庭的付出非常大。任丽娟说,他夫人和女儿也支持她回去,为了配合黄大年回国工作,他的夫人下决心关掉了在当地经营已久的中医诊所。
回国后,黄大年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比在英国时更深,中国和英国有七八个小时的时差,有时孙伟一家与黄大年通过微信联系,中国时间已是半夜或凌晨,黄大年也能及时回复,说明他还在忙。任丽娟说:“他根本没把睡觉当回事?!?/p>
在英期间,工作之余,黄大年还致力于当地华人社区事务。即便离开了英国,他仍然非常关心当地华人发展,主动要求担任剑桥华人社区的顾问,帮助剑桥跟国内建立更多联系,让两地资源对接,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黄大年对年轻学者的培养不遗余力。正在牛津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一年级的偶奇向新华社记者回忆说,她2014年去黄大年团队实习,黄大年特别帮忙,帮她联系好所有住宿,教她专业研究方法。
第二次见面是2015年,黄大年要去千岛湖做研究,知道偶奇是杭州人,就问她要不要去见习?!胺浅8屑に谌魏问焙蚨脊匦奈颐钦庑┠昵崛?,时刻想着提供给我们长见识的机会?!?/p>
偶奇还说:“黄老师是一个非常有使命感的人,他工作起来很拼命。他团队的凝聚力也非常强。他很少把爱国挂在嘴上,只是非常拼命地工作。在国外积累那么多年,回国之后就是倾囊而出?!?/p>
?。玻埃保赌?,黄大年回英参加女儿婚礼,还不忘抽时间与留英的年轻学子交流。他在帝国理工学院开一个讲座,跟上百中国留学生谈了国内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并鼓励大家学成回国。
在英国生活时,黄大年在自家后院的花园种菜,春种秋收,收获喜悦。尽管他的人生旅途在58岁终止,但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投入和对人才的培养,就像这片“自留地”上的耕耘一样,终将结出丰硕果实,延续他的科学报国理想。
-
记者手记:在影像琐忆中致敬已故科学家黄大年
吉林大学地质宫坐落于长春文化广场北面。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诞生了无数杰出的地质学家。几个月前,记者接到任务,来这里采访一位已故科学家的事迹?;拼竽?,一个普通的名字,但他的成就却并不普通。2017-05-29 20:32:38
-
最后的一面——新华社记者追忆黄大年教授遗体告别仪式
真正开始了解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教授,是从今年1月8日下午4点左右开始的。那天,手机上接收到吉林大学官方微信推送的那份黄大年逝世讣告。2017-05-29 15:57:20
-
端午忆念黄大年:“您未竟的事业,我们担当”
佳节来临,思念倍添?;拼竽杲淌诘那子言诙宋缃诶戳僦?,向新华社记者忆起了黄大年。2017-05-29 15:56:03
-
如何让"舌尖上的谣言"绝迹朋友圈?
2017-06-02 11:33:39
-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5年“喜忧参半”
2017-06-02 11:33:39
-
第3代社??昴谑缘惴⒎?全面对接互联网大数据
2017-06-02 11:33:39
-
人工智能机器人再向人类宣战:将参加2017数学高考
2017-06-02 11:33:39
-
鼓励汽车共享 实行停车优惠
2017-06-02 1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