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长春7月17日电? 题:为了让祖国由大变强——黄大年的追梦人生之五
新华社记者张建
作为国际知名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知道,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中国虽然拿到了新一轮世界科技竞赛的入场券,但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弯道超越”的机遇。
在黄大年感召下,人工智能专家王献昌、汽车工程专家马芳武、智慧海洋专家崔军红等一大批在海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纷纷回国效力。
从踏上祖国土地的那一刻起,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全国400多位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科技人员,开展“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和“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两个重大项目攻关研究,总投入5亿多元。
通俗地说,前者就像在飞机、舰船、卫星等移动平台安装上“千里眼”,能看穿地下深埋的矿藏和潜伏的目标;后者就是自主研发给地球做CT和核磁的仪器装备,让地下两公里甚至更深都变得“透明”。
黄大年的战略设想涉及卫星通讯、汽车设计、大数据交流、机器人研发等前沿学科领域,在传统学科基础上衍生出新的学科方向,这样的成果一旦实现能带动上千亿元的产业项目。他组建的团队在交叉中寻求突破,在融合中释放新的学科生机。
七年时间里,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黄大年的科研助手于平说,这是多么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难怪有人说,当很多人还在2.0时代徘徊的时候,黄老师已站在了4.0时代?!?/p>
与此同时,黄大年一直把邓稼先等老一辈留学报国的科学家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他说,他只是千千万万海归学者中的普通一员,他说,有好多兄弟为了祖国的事业已经倒下了,但这并不能阻挡后来者前进的决心,看着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相关新闻
-
综述:黄大年事迹引起海外学子强烈反响
著名海归科学家黄大年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半年过去,他的生平事迹依然令人动容、催人奋进。2017-07-12 13:19:02
-
通讯:追忆黄大年的“英国往事”
在黄大年短暂的58年生命轨迹中,在他孜孜以求的科研道路上,英国是重要一站。在这里他学有所成、投身工作、用心生活,前后将近18年;然而7年前那个冬天,他毅然决然放下这一切,选择回到祖国。2017-07-12 13:17:15
-
新华网评:时代呼唤更多“黄大年”
一个黄大年离开了,更多的“黄大年”必将站起来。读着黄大年的故事,人们不禁会想起自己曾在或尚在海外打拼的同学、好友,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出去了又回来,越来越多的人抱着回来的心出去。2017-07-17 12:16:50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三个高热词,你不得不看!
2017-07-17 13:13:27
-
市场化重组全面加速,国企能迎来哪些“质变”?
2017-07-17 13:13:27
-
“青年”是如何被发现的:找到青年的历史维度
2017-07-17 13:13:27
-
收复摩苏尔后,中东反恐之路要如何继续?
2017-07-17 09:10:05
-
乡村的广场舞跟大城市的最大区别
2017-07-17 09:11:13
热帖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