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和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为做好新形势下四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着力”重点任务,与2013年5月来川视察时提出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五项重点任务,与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四项重点任务,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和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为做好新形势下四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把总书记关怀厚爱和殷切希望转化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
一、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思想深邃、指引明确,是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深刻阐明了事关四川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满着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讲话体现了对四川发展的战略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希望四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进一步确立了新形势下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勾画了四川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体现了对四川工作的系统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着力”重点任务,与2013年5月来川视察时提出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五项重点任务,与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开展创新创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四项重点任务,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的。这些重要指示要求,抓住了关乎四川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蕴含着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深邃思考和殷切希望,体现了对四川人民的深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问题就是民心问题,要以人民群众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群众甘苦为甘苦。特别是总书记视察期间深入村镇、企业、社区,每到一处都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问冷暖、听心声,把党中央的关怀带到了千家万户,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使各族群众倍感温暖和振奋,总书记所到之处,各族群众都自发地、发自内心地以各种方式表达对总书记的感激之情,充分体现了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衷心拥护,对人民领袖的无限爱戴。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坚定用以指导四川实践,进一步丰富完善治蜀兴川工作格局和政策举措,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的重要要求,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为中国这艘承载着13亿多人的巨轮前行立起了新航标”,要求“参悟透、领会好,多调研、摸实情,盯住抓、抓到底”,这是对持续深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方法论指导,有利于更好把握党的十九大各项战略部署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我们必须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同学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谋划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贯通起来,持续深化理论学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学出坚定信念、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进一步崇尚实干、精准发力,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地落实,真正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
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强省建设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好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把握了四川发展的阶段特征,为四川全局和长远发展把了脉、开了方,对于我们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们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在发展理念上,继续坚持“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在发展目标上,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成发展水平高、产业体系优、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深、市场机制活、协调发展好的经济强省。在着力重点上,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天府新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自贸试验区建设“四项重点工程”,着力夯实实体经济,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改革动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推动我省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是“天府之国”,要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生活富裕,把四川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擦亮。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中心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农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坚持走产业振兴、质量兴农之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继续抓好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等重点任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广“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模式,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四好村”创建,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长治久安。
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要求,不断增强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解决好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不断增加民生福祉。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把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放在首位,锁定“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藏区彝区深度贫困地区,牢牢把握精准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特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大力办好农民夜校,深化感恩奋进教育,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切实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同时继续抓好灾区恢复重建、藏区依法治理、彝区禁毒防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工作,让城乡群众日子越过越安逸。
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要求,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这是有深远考虑的,也是有充分理论和实践依据的。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共同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新的进展,很重要的就在于始终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切实担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彻底肃清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造成的恶劣影响,政治生态发生了可喜变化。同时要清醒看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省委作出的“三个不可低估”形势判断仍然没有过时。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全面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持续用力正风肃纪、旗帜鲜明惩治腐败、坚决有力刷新吏治,坚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者: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王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