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4月4日电 题:着力构建陕西全面开放新格局——专访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
新华社记者李勇、刘书云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如何充分发挥和用好陕西区位、资源、科教、文化、产业等优势,加快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记者专访了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
记者: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全面开放对陕西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胡和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强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们推动陕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首先,这是陕西加快追赶超越的必然要求。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放眼大局对陕西工作作出的科学定位。推动全面开放,有利于我们放眼全球审视自身,进一步把握工作规律、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厚植陕西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新气象新作为。
其次,这是陕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质量和效益不高,是制约陕西发展的重要问题。推动全面开放,有利于我们发挥比较优势,跟踪发展潮流,面向全球配置要素、开拓市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好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加快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再次,这是推动陕西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之源。推动全面开放,有利于我们落实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记者:陕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具备哪些基础和条件?
胡和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陕西优势明显、得天独厚。从地理位置看,陕西处于中国大陆的几何中心,周边与8个省区市接壤,是内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中心节点,也是我国西部通向中亚、中东和欧洲的重要门户。这些都为陕西融入“一带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交通体系看,陕西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全省高铁网、高速公路网比较完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全国八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这些都为陕西加强与国内外互联互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历史文化看,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度过7年知青岁月的地方。陕西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济济,有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示范区和大学科技园区。这些都为陕西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
从产业发展看,陕西高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实力雄厚,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近几年三星、美光、吉利、京东等许多企业纷纷来陕建立生产经营基地。这些都为陕西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现实机遇。
从政策机遇看,国家确定陕西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设立了陕西自贸区,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把西安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在陕西开展了创新型省份建设等一系列改革试点,这些都为陕西推动全面开放带来了更多利好。
记者:陕西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一步有哪些重要举措?
胡和平: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部署,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为实现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提供强大动力。
一是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加快国际航空枢纽、米字型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以临空产业为重点带动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陕西布局全球中心或区域性中心,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供应链,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门户经济,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以拓展对外贸易、促进国际投资合作、推动文化交流为重点,加快国际运输走廊和陕西自贸区建设,着力打造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不断增强陕西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能力。
三是大力发展流动经济,围绕提升要素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充分发挥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杨凌农高会等展会作用,用好物流中心、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平台,进一步增强国际高端资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促进各种生产要素既畅通其流又汇聚融合,加快形成人才支撑有力、商品流通活跃、金融优质高效、信息互通共享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