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9日电 记者手记:牧区聋童的“第二个家”
新华社记者关俏俏、胡虎虎、宿传义
自从进入霍城县特殊教育学校,8岁的娜孜拉依·吐鲁斯拜克和哥哥阿拉帕尔·吐鲁斯拜克再也没去过“冬窝子”。那遥远的冬牧场已然成为兄妹俩模糊的记忆。
在位于中国西北边境的新疆牧区,4月,正逢春羔生产季。
刚刚31岁的吐鲁斯拜克·哈米特果断放下接羔续幼的忙碌生产,从冬窝子赶回位于霍城县果子沟牧业队的家中,等待特教学校的老师上门家访。
小车刚刚驶入村子巷道,记者就看见吐鲁斯拜克带着两个孩子和年近70的母亲等在家门口。
“许爸爸!”“周妈妈!”娜孜拉依和阿拉帕尔蹦蹦跳跳迎上来,一人牵一位老师拉进了家门。
在霍城县特教学校,对孩子们关爱有加的许智宏夫妻俩,被70多名听障和培智的孩子亲切地喊作“许爸爸”和“周妈妈”。
将老师们请入房间脱鞋上炕,吐鲁斯拜克拿出助听器给两个孩子戴上。
“娜孜拉依!”许智宏用手挡住嘴巴,让孩子看不到口型。
“到!”专心听声音的娜孜拉依快速举起右手示意,声音稚嫩欢快。
这边,妻子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吐鲁斯拜克放下手机笑了笑:“家里的羊又下羊羔了,老婆子说她一个人搞不定?!钡侣乘拱菘嘶故堑ǖ刈诳簧霞绦屠鲜γ墙涣?。
看着孩子和老师对话,吐鲁斯拜克很是感慨。
阿拉帕尔两岁时被诊断患有“极重度耳聋”,双耳听力损失97分贝。不久,年仅一岁的女儿也出现这一情况,听力只比哥哥稍好一点。
“只要能做手术,哪怕卖掉所有牛羊,倾家荡产?!蓖侣乘拱菘怂?,尽管他想尽办法希望孩子能开口说话,但医生都说不可能。
从春秋草场到夏牧场,从冬窝子到定居点,吐鲁斯拜克夫妻俩只能在四季转场中照顾两个孩子和年迈的母亲。生活的重担让吐鲁斯拜克一度陷入绝望。
“后来,乡里的干部告诉我县城有个特教学校,让我去看看?!保玻埃保茨?,阿拉帕尔和娜孜拉依先后进入特教学校就读。那一年,当地财政全额拨款的霍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刚刚成立,迎来了第一批农牧区聋童。
吐鲁斯拜克至今清晰地记得听到阿拉帕尔第一次开口喊“爸爸”时,内心的那种难以置信与欣喜。
“那是孩子进入学校的第三个周末,我去接他,一进门就听见他喊‘爸爸’?!?/p>
那个下午,从学校到家的车上,吐鲁斯拜克让孩子喊了一路?!鞍职帧绷礁鲎?,让他觉得如此动听与幸福。
?。玻埃保赌?,阿拉帕尔和娜孜拉依还通过特教学校申请到免费人工耳蜗项目。
“一套国产人工耳蜗14万元到16万元的价格,对一般家庭来说都是不小的开支,更何况吐鲁斯拜克这样的贫困家庭?!毙碇呛晁?,除了免费人工耳蜗项目,学校衣食住行全额免费,还有每年每人6000元的补贴,这为贫困家庭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
如今,吐鲁斯拜克夫妻俩可以放心转场发展生产,“我正努力多养些牛羊,为孩子攒些钱,希望孩子上完初中还能去学点技术,以后有稳定的收入?!?/p>
听着吐鲁斯拜克的叮嘱,阿拉帕尔和娜孜拉依牵着老师的手,走出家门,他们将坐车回到“第二个家”继续学习、生活。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