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罗争光)十年前,一场“5·12”汶川大地震带给国人对于灾害应急管理的深刻思索。日前,在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联合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举办的相关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学者围绕汶川地震十周年,如何提升我国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积极建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委会委员陈立在会上表示,全面推进新时代应急体系建设,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大力推进公共安全风险预防预控体系建设,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加强应急准备机制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安全与应急文化建设。
回望汶川地震和十年来我国灾害应急的实践探索,专家从三个方面总结经验并对提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提出建议。
首先是灾害发生后,要及时应对、形成科学有效的多方合力。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解洪结合汶川地震的应对经验,总结了几个结合:一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有效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二是自力更生和外部支持相结合,既要发挥灾区干部群众的主动意识,积极自救互救,也要重视外部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对口援建的重要作用;三是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相结合,科学开展救灾和重建;四是灾后应急和灾前应非急相结合,注重灾前通过提高意识、加强培训、完善机制、建立队伍等,切实提高应急处突的能力;五是公开透明和开放合作相结合,及时将重大决策、工作进度、实施成效和面对的难题等向社会公布,实施开放合作的救灾和重建政策,积极借鉴和交流应对巨灾的国际经验。
灾害期间,舆情错综复杂,有效应对能极大推动有序、理性救灾,避免造成人为的“次生灾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5·12”地震灾害应对研究与培训中心学术主任顾林生结合汶川地震和2017年发生的九寨沟地震分析认为,九寨沟地震的应急救援在快速疏散游客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组织效果,在新闻舆情监测和应对上也做到了快速响应,且及时通过信息共享和权威发布取得了良好的引导效果,有效阻击了谣言。他认为,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的灾情研判和积极的舆情应对,都是提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应有之义。
自然灾害的发生虽难以预测,但仍可预警,有效的灾害预警机制可以争取更大的生命机会。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地震预警的技术体系和覆盖大多数震区人口的地震预警网,且成功预警了多次破坏性地震。目前,主要是要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将灾情预警传递给民众。他建议,借助广播电视、手机等媒介及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加强资源整合,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更好地参与到灾害预警体系的建设和服务中去。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