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4月30日电(记者王昊飞、段续)62岁返聘、37年工龄的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铆工李学忠,忆及1981年春天在车间里接过第一件灰蓝色工装时,对未来有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零基础”的自己竟参与了K、T、Z、D、C、G等全部字头的列车制造,没想到造飞机的铝合金材料会用来造火车,没想到中国制造的高铁时速能超过400公里,没想到“苦工”出身的自己会成为传奇工匠。
称为“苦工”,缘于厂里当时铆工是仅次于锻工的第二累工种,月补贴全厂最高的48斤粮食足见体力消耗之大,还要经年累月在伤眼、伤耳、伤肺的焊花、噪音、粉尘中作业?!拔沂蔷顺錾?,国家需要做啥我就做啥,我做啥就要把啥做到最好?!崩钛е艺瞧咀耪夥莨と肆夹?,当炊事班长时能切一手好土豆丝的他,从零基础一路铆成了传奇工匠,也亲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快速演进升级。
如今的铝车体车间早已完成环境升级,铆工也不再是“苦工”,主要工作对象也由最初的老22型绿皮火车变成如今的“复兴号”“和谐号”,但李学忠的劳动工具依然是37年的“老四样”:烤枪、锤子、撬棍、卷尺。当他行走在车间里,工人们见到他都毕恭毕敬,偶尔还要请他演示一下手艺。
高山仰止,工人们赞佩的不仅是这位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和以其姓名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业务大拿,还源于他37年在敲敲打打、量量看看、反复比对中一如既往的踏实与专注?!罢飧龀导洳畈欢嘤?00多名工人是李师傅的徒弟,我也是其一?!惫臼紫僮魇χ芫Щ运?。
李学忠通过演示向记者解释:铆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车体金属部件进行组合拼接,如果组合不上就要靠烤枪致高温变形完成拼接,这对火候和经验要求极高;1毫米的误差就能让零件装不上去、合不严实;怎么利用杠杆原理灵活使用撬棍、在哪里加热利用热胀冷缩改变金属性状,都需要动脑的巧功夫和长期摸索的笨功夫,“不用心不用功不吃苦,干不了铆工,没个十几年积累想都别想”。
37年铆工生涯的“高光时刻”发生在2009年夏天:工人们第一次组装CRH380BL列车,由于缺乏经验导致多处误差,最大误差约30毫米。来自德国西门子的技术主管盖特纳现场勘验认为,这次组装成型失败,材料报废?!氨ǚ暇鸵馕蹲?00多万元打了水漂?!崩钛е也恍耪飧鲂?,带着周晶辉等徒弟硬是废寝忘食地攻坚了近72小时,反复加温、试制、冷却,最后硬是“变废为宝”,盖特纳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
轨道列车生产的“江湖”上,高速动车车体侧墙和车顶对接是公认的难题,两个大型部件组装时必须保证零误差,不少“高手”在这里犯了难。老办法费时费力效率低,李学忠领着团队仅用2个月就设计制作出车顶串动装置,原来4个人10分钟的工作,现在1个人2分钟就能搞定。
李学忠有一些有趣的绰号,如“生产百度”“攻关旺铺”。为啥用搜索引擎命名?铝车体车间里与生产相关的任何细微工艺细节他无所不晓,有谁犯难了,到李学忠这里“搜索”一下准没错。为啥叫“旺铺”?几年来,他带领车间班组开展各类技术攻关千余项,节约生产成本六七百万元,是大家眼里的攻关点子旺铺,开张以来从没得过“差评”。
人过花甲,本是颐养天年的开始,但李学忠依然炙手可热。他透露,曾有外省企业给出5倍于返聘工资的高薪,但他还是选择留在自己干了大半辈子的工厂和车间,“我是长客的工人,企业培养了我,我要继续在长客发挥余热”。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