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中的“扎眼”事!举债办丧事,一个县一年竟能“埋”2个亿!
有的老人舍不得吃穿、舍不得治病,把养老钱变成棺材本;有的贫困群众举债办丧事,要五六年才能还清;有的生前修坟制棺、厚葬“排场”不断花样翻新……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部分贫困农村的厚葬旧习在丧葬产业链推波助澜下,成为群众不堪承受之重,在脱贫攻坚进程中显得格外扎眼。
“害怕别人笑话,咬着牙都要好好办”
多年来,各地针对丧葬陋俗持续发力,殡葬新风已为大多数群众接受。
然而,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大办丧事、重葬厚葬的现象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部分贫困家庭、老人为之所累,把辛苦钱、养老钱大量投在“后事”上。
“外出打工好不容易赚点钱,却耗在丧葬上面?!?/p>
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带,不少基层干部反映,当地丧葬仪式比以前更繁多、更隆重。
某贫困乡民政所所长算了笔账:出殡前逝者的儿女需要买猪、买牛羊,多数要杀牛,一头牛的市场价格接近1万元。同时要花4000元至5000元,请专业的“把式队”跳“把式舞”,请“先生”去“赶地”。
“不包括选墓地,光各种仪式的费用就接近2万元?!?/p>
一些贫困群众借债办丧事,多的要五六年才能还清债。
部分贫困家庭认为,借钱也要办事,不办大、不办好,亲朋好友面前都说不过去,害怕别人笑话,咬着牙都要好好办。特别是一些贫困老人,平时舍不得吃穿,身体不舒服也不去医院,把辛苦攒下的钱变成“棺材本”。
在东部某村,20多名仍然健在的老人早已修好坟墓、置办了棺材,有的老人50来岁就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该村党支部书记说,一些老人和子女分家过日子,收入来源原本就少,平时省吃俭用,只为了在有生之年提前把“后事”准备好。
丧葬产业一条龙:“想都想不到的一整套物事”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当前丧葬陋俗日益呈现“产业化”特征,衍生出一条完备的“产业链”。
一名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说,丧葬陋俗目前在“更新换代”。曾经乡民选择的墓地多在自家祖坟附近,现在有人肯花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购买风水阴宅。
墓穴也从过去的土质结构提升到砖混结构,更讲究一些的,还要贴上大理石,材料费加上人工费,要三四千元到上万元。制备棺材至少用梧桐木,好一些的用黑松、香椿木。
在东部一些县区,丧事焚烧的“纸货”,从前些年的几个花圈,发展到现在群众口中“想都想不到的一整套物事”:锅碗瓢盆灶台煤气罐样样都不少,楼房、花园以及冰箱、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汽车、电视、手机都要内置模型电池。粗略估算,一套“纸货”制备齐全要四五千元。
“仪式越来越多,越来越繁琐,浪费自然越来越严重?!?/p>
西南某乡民政所所长说,当地群众治丧时有请舞队跳舞的习俗,有的一场下来花费超过5000元。
“越是有名的舞队价格越高?!?/p>
近年来当地又开始流行“车打音炮”,家属在丧葬仪式上请空气礼炮车,发出的声音比传统鞭炮声更加响亮。
丧葬产业链背后的账本令人吃惊。中部某县根据当地的丧葬开销计算发现,仅建造传统的瓷砖土葬坟墓改为骨灰公墓安葬一项,花费就可由原来的两万元左右减少到3000元,加上无需请风水先生、土工、吹手等,无需支付入棺仪式、摆设灵堂等费用,人均安葬花费可节省4万元左右。
东部某县县委书记估算,全县每年过世老人约8000人,按平均每人丧事花费2.5万元计算,全县每年在这一项上要花费2亿元。
厚养礼葬、丧事简办应成为方向
当前,群众明明不堪重负,却被丧葬习俗裹挟。西南某地着力推进殡葬改革,一些干部入户做工作时却遭遇尴尬一幕:一些群众当场下跪,“恳请”允许他们好好办丧事。
一些殡葬从业人士认为,殡葬改革关键在于有效破除心理旧习。
“绝大多数村民想节俭办丧,但又担心背后被戳脊梁骨说不孝顺?!?/p>
中部某村红白理事会会长说。也因农村长期遗留下来的丧葬与家族运势相关的认知,不少村民虽不想延续这种殡葬怪相,却不敢公开反对。
丧葬陋习看似是一家一户的“小事”,背后却是乡风文明。厚养礼葬、丧事简办应成为农村殡葬的方向。
如今,山东、江西、云南等地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动作频频。江西和山东等地出台农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等行动方案和改革举措。
在江西大余,“风水先生”变成乡风文明理事会成员, “屋边坟”“路边坟”不见了,纸钱污染少了,噪声扰民消失了,心情也更好了。(记者:刘菁 高皓亮 闫祥岭 杨静 秦宏)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