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记者董瑞丰)列入国际极度濒危物种的中国大鲵,长期以来被认为是1个物种,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领衔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应用简化基因组技术,近日发现中国大鲵其实包含5个至8个物种。记者从中科院了解到,这一发现对中国大鲵的针对性?;ぞ哂兄卮笾敢饔?,国际学术杂志《当代生物学》北京时间22日在线发表这一成果。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特有珍稀野生动物,也是世界现存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达两米。中国大鲵的起源能追溯到侏罗纪时代,具有极高的进化独特性,堪称 “水中大熊猫”。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车静说,研究团队与合作者们经过10年的考察和走访,界定了陕西种、四川种、广西种、贵州种和安徽种5个物种。另外,在养殖场种群中还意外发现了另外两个独特支系,加之记录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种群,推测中国大鲵可能包括8个物种。
“这一发现将推进生物多样性资源?;?。比如,一些种群小的、极度濒危的中国大鲵物种就应严格禁止买卖;应该立即停止未经遗传核查的无序的人工放归行为,避免不同物种的中国大鲵杂交带来物种衰退?!背稻菜?。
中国大鲵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后由于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捉等原因,野生遗传资源迅速减少。中国大鲵被世界自然?;ち吮粑N镏趾焐剂形缺粑N镏?,在我国被列为二级?;ざ?。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大鲵的?;?,在就地?;ず腿斯ぴ鲋撤帕鞯确矫嫱度肓司薮罅α?,但之前并未对不同地方的种群加以区别对待。根据最新研究,中国大鲵的物种?;ぜ侗?、?;で季钟牍芾?、放归计划、人工养殖产业管理等需做相应调整。
相关新闻
-
一大批科研场所向公众开放 中科院第14届公众科学日将拉开帷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科院第14届公众科学日将于19日至20日在全国120个院属单位举办,一大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植物园、天文台站、博物馆、野外台站、大科学装置等届时将向社会公众开放,2000多名科学家将与社会公众现场互动。2018-05-17 17:20:12
-
用做科研的激情和智慧做科普——走进中科院第14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公众科学日始于2005年5月,经过14年的发展,该活动已成为全国性的重要科普品牌活动。2018-05-19 17:33:16
-
中科院国际首发30米分辨率全球“火烧迹地”分布图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11日发布消息称,该所何国金研究团队经过科技攻关,近日已在国际上首次获得并发布全球30米分辨率“火烧迹地”分布图(global annual burned area map,GABAM)。2018-05-11 14:19:56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