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中国要强,必须要有更多“大国精器”——专访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徐匡迪院士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吴振东
30日,第十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杰出的钢铁冶金专家和战略科学家徐匡迪荣膺“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
“在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工作者将承担前所未有、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毙炜锏显菏吭诮邮苄禄缂钦卟煞檬北硎?,能获得这一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项是荣誉更是责任。
“中国的科技梦已经是好多代科技工作者的梦了?!?0年前,徐匡迪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改变万千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全国科学大会。从“初闻春雷”到见证中国科技事业腾飞,他感触良多。
“40年前的科学大会是一声春雷,播下了创新的种子。如今我们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构筑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中国科技有了越来越多的标志性成果?!毙炜锏纤?,过去我们的铁路全是学人家的,现在的高铁把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连在一起,形成了系统创新的综合技术体系。
徐匡迪说:“纪念‘科学的春天’,要回首过去,更要把它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展望,准确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才能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p>
从年轻时在国家资助下出国求学,到如今获得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徐匡迪发自肺腑地感恩国家和时代给他的一切。他说,科技工作者要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为国家和民族多学习、多储备、多奉献。
徐匡迪是我国喷射冶金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用真空循环脱气加喷粉处理大型转炉钢水,冶炼超低硫、氧钢,获得英国、瑞典专利。他积极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支持并参与“新一代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的研究和实施。
1995年,徐匡迪成为拥有“院士”资格的市长。2001年底,他调任中国工程院,第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长。
作为一名科学家,徐匡迪始终坚持高质量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他主持并参与了若干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2004-2012)》中,他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
“城镇化不只是土地的城镇化,而是人的城镇化?!毙炜锏纤?,科学咨询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这项工作要求科技人员不仅要有卓越的专业能力,更要有使命担当。
如今,年逾八旬的徐匡迪担任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一职?!岸杂谛郯残虑?,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打造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毙炜锏纤?。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发动机。在长期对国家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战略研究的过程中,徐匡迪也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与世界科技强国之间还有一些差距,我们现在有了若干大国重器,还要有更多大国精器?!?/p>
徐匡迪说:“我们会制造重型器械,但高端的精密器械少,很多核心和关键的精密元器件还是要从国外进口。这就如同肌肉强壮了、骨骼大了,但心脏和脑子还是跟不上??蒲腥嗽币樽际澜缈萍记把?,甘于寂寞、只争朝夕,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p>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
徐匡迪说:“国家的科技创新能有这样的历史性变革,最可贵的是信仰的力量?!礁鲆话倌辍姆芏纺勘?,应该是新一代青年奋斗者的精神航标。用实际行动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才能让自己的梦想成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