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极浮冰上建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在我国第九次北极科考中,科考队最近完成了此次科考重头戏——在北冰洋中央区的长期冰站上,成功布放了一套由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的无人冰站观测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冰站设立在北极浮冰上。为什么要在浮冰上布站?冰站是如何选址的?布设冰站又有什么风险?
最难的是选一块结实的浮冰
冰站分为两种,其中短期冰站是指持续数小时、以基础环境数据和样品采集为主的冰站;长期冰站是指持续数天、以过程观测和研究为主的冰站。
有着多次北极考察经历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卞林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北冰洋浮冰上建立观测站,进行多项综合观测,是研究北极快速变化的重要手段。从2008年起,我国北极考察队就开始在北极布放通过卫星传输资料的自动气象观测站。
科考队员开展作业的北半球夏天,也是北极海冰融化最厉害的时候。特别是这些年由于北极变暖,夏季海冰融化速度继续加快,北冰洋的海冰显得支离破碎,就算找到了相对较大的浮冰,冰面上也往往存在很多由于冰表融化形成的大大小小的融池。
寻找一块理想的、能够设站的浮冰成为难事。一般还要借助船载的直升飞机进行侦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何剑锋告诉记者,出于安全考虑,用于建站的浮冰首先要相对平整,有一定厚度,同时海冰表面不能有过多融池,海冰也不能有过多冰裂隙;其次海冰要有一定的面积,这样在夏季相对不容易融化,也容易被划分出相互不会受影响的不同考察作业区;最后要选择纬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布放在上面的无人观测设备相对能运行更长时间。
由于海冰过程的复杂和不可预测性,即使当时找到了合适的浮冰布站,留在冰站上的无人观测设备在后续的运行中,也会面临冰面开裂等各种风险。卞林根说,他们依托我国北极科学考察先后布放的6套漂流自动气象观测设备,最短的只“存活”了5个月,长寿的可达一年。
冰站作业的日常工作——“防熊”
在寻找到合适考察的浮冰后,科考队员通过舷梯或搭乘小艇从船上下到冰面开展作业,或搭乘直升机到较远的区域寻找合适的海冰设站进行考察作业。
北冰洋是北极熊的故乡,北极浮冰是北极熊最主要的活动平台,因为这里有他们的美味食物——海豹。正因如此,冰站作业期间,为确保安全,考察队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防熊。
本次科考中,考察队就随船带了两个“苹果屋”,冰上作业时由直升机吊运至作业现场?!捌还荨笔且恢植AЦ种瞥傻那蜃瓷枋?,为了醒目,被设计成绿色。由于外形像苹果,考察队员亲切地称它为“苹果屋”。它的面积有6平方米,可防雨雪,具备一般帐篷功能,但更为结实。地面是防水地板,一旦海冰裂开入水,仍能在水上漂浮。
建造“苹果屋”,说来还有一段故事。曾参与我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何剑锋说,当年队员们在冰站作业期间,遭遇过多只北极熊的侵扰。最危险的一次是一只北极熊造访当时设在冰面的棉质帐篷,幸亏防熊队员提前预警,队员们已撤离帐篷。那次遇险事件后,科考队及时总结,认为棉质帐篷尽管保暖,但不防熊,“苹果屋”应运而生,并成为如今北极科考长期冰站作业的标配。(记者 陈瑜)
-
中国造无人冰站首次在北极“上岗” 将解决啥难题?
2018-08-29 07:04:21
-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队结束冰站作业
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25日在北纬84度24分、西经156度06分的北冰洋海域完成第九个短期冰站作业。至此,本次北极考察冰站作业全部结束。2018-08-26 18:27:28
-
特稿:中国北极冰站观测迈入“无人时代”
18日至22日,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组织的第九次北极科考队,在北冰洋首次成功布放中国自主研发的无人冰站系统,标志着中国北极冰站观测迈入“无人时代”。2018-08-22 20:50:08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