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特写:中国“核司令”,并未远行……
新华社记者于晓泉
11月21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
程开甲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中,告别者依依不舍。这位中国“核司令”,纵然已走完101年的人生旅程,但他的英雄传奇,永不谢幕、并未远行。
开甲,意指种子破壳萌发。1918年8月3日,江苏吴江程氏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取名开甲。
28年后,这个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吴江青年,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M·玻恩的学生。
“异国他乡的求学岁月,程老逐渐成长并崭露头角,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了超导的‘双带模型’,获得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痹纬炭拙涝钡哪舸核?,程老生前曾向自己讲述过那段往事。
毕业后,程开甲担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年薪750英镑——这在当时已是很高的待遇。
1949年4月的一天,在爱丁堡市报童的呼喊声中,程开甲听到一条惊人的消息: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公然进犯中国长江,被解放军还击的炮火打伤了!满街叫卖的报纸,都是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消息。
“我们的国家有希望了!”莫阳春说,程老心中燃起了火花。
毅然放弃所有,迎着刚刚升起的五星红旗,这位远行的游子回到了祖国。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蹦舸河氤炭紫啻Φ哪嵌嗡暝铝钏丈淹?,“程老一生赤诚为国,将祖国利益置于最高,从未懈怠?!?/p>
回国十年,程开甲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为了国家建设需要,他把研究重心由理论转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开创了国内对于热力学内耗的系统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教科书,并联合创建了南京大学核物理专业,参与筹建了江苏省原子能研究所。
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后又远赴西北大漠,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从此,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20多年。
“核试验是一个大型的、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在试验工程迅速进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答复和处理一个接一个的工程技术问题?!背炭自谝黄匾湮恼轮姓庋枋隹睾耸匝檎庖蝗铝煊蚴钡母丛佑爰枘?。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程开甲参与组织指挥了包括我国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两弹结合试验和首次地下核试验在内的各种类型核试验30多次。每次核试验任务,他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被匙懦嘧又?,程开甲还带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培养出10位院士和40多位将军,取得丰硕的科技成果。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7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他“八一勋章”。
1931年,13岁的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这是一所著名的中学,中国几名驰名世界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曾在此求学。
“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渐渐萌发了长大后也当科学家的理想。从此,我处处以科学家为榜样,沿着他们曾经走过的道路而努力?!被炒ё徘啻心晟偈钡某跣?,程开甲远渡重洋负笈求学、执鞭江浙著书立说、西向大漠深耕科研,一生都在奔向远方的路上。
2018年11月17日,程开甲在北京去世,享年101岁。
人生百年,程开甲见证了祖国从饱受侵略到民族独立,“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的心愿已偿。
“程老并没有离开。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代表之一,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后人,他未竟的事业将由我们完成?!毕蜃懦炭椎囊盘逯V馗姹鸷?,驻京某部军官栗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