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月的一天,一家报社突然接到有关领导机关的电话说,小平同志拍了张照片,嘱咐送给你们。
看到照片,编辑部的同志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照片上,小平同志靠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神情专注地阅读一张报纸。
这张报纸就是《经济参考报》。
80年代初,改革的东风让经济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新华社想办一份综合性经济报纸,时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的李峰建议,报纸采用“经济参考”作为报名,第一可以有些“神秘”色彩,第二说话可以放开一些。新华社党组采纳了他的意见。
1981年3月14日,时任新华社社长曾涛,副社长穆青把新华社关于创办《经济参考报》的报告和试刊第一期呈送邓小平同志。3月21日,小平同志批回了遒劲的两个大字——“赞成”。
如今,这份伴随改革开放而生,“说话可以放开”一些的报纸,距离创刊已经37年,其刊发的很多内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有很多报道惊动了中南海,直接推进了相关改革的进程。翻看这份报纸的一篇篇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改革的艰难与曲折,魄力与决心;更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国家,如何摸着石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中国商业社会时至今日的路。
谁觉悟得早谁主动,谁留恋“大锅饭”谁被动
这是《经济参考报》的创刊号。在头版《要用管理集体企业的办法管理全民企业》一文中,时任天津市市长胡启立表示,“吃大锅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走进死胡同。如果用管理集体企业的办法来管理全民企业,浪费会大大减少,国家收入会大大增加,职工生活会大大改善,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谁觉悟得早谁主动;谁还在老框框里吃“大锅饭”,谁就被动。
彼时,社会主义企业能不能自负盈亏的讨论,还在继续。为改革开放振臂高呼,铺出一条舆论和思想的坦途是这份报纸基因自带的使命和职责。面世第一年,这份报纸就以活泼的文风,实用的信息,获得13万多份的发行量,报社同志奔走相告,“这下可以不赔本了”。
“我才下决心,当个个体户”
1982年,“国家?;じ鎏寰玫暮戏ǖ娜ɡ屠妗北恍慈肓诵碌摹吨谢嗣窆埠凸芊ā?,咸阳市秦都剧院采购员余林舟,放弃了“铁饭碗”,自动离职去卖烤羊肉串。
在《我为什么自动离职卖烤羊肉串?》一文中,余林舟说,卖烤羊肉串14个月的营业额超过12000元,获纯利6000多元。十二大报告说要发展个体经济,对它不准打击刁难,“我才下决心,当个个体户?!?/p>
有关部门要做改革促进派
1982年,农村“包干到户”由民间要求上升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俺邪币仓鸾コ闪烁慊罟蟮牧榈っ钜?。只是,真的是“包字进城,一包就灵”吗?
《饭店承包热气腾腾,职工为何人心惶惶?》指出,职工在按承包合同领取报酬时,遭到一些人的责难。有关部门要做改革促进派,“不要见人得利就‘眼红’,逼人重吃‘大锅饭’”。
引领“数字”“智能”思想浪潮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与扩散,都会引发整个经济社会结构的大变局。正是这样的技术革命唤醒了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
《大趋势》、《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三本当时的海外畅销书给刚刚开放的中国带来了思想的“新风潮”。而《经济参考报》正是这阵新风潮的引领者。
1983年,《经济参考报》连续刊登了约翰·奈斯比特所著的《大趋势》,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掀起了关心信息时代的热潮。之后,日本的“新产业革命”论和美国“第三次技术革命”在我国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983年10月,当时的国务院领导人批示:这对我国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个挑战”,而随后的“863”高技术发展计划便是为此而采取的对策。
引发一场“公厕革命”
80年代初,到中国旅游的外宾笑称,中国人的“入口”工作是世界一流的,可惜“出口”工作实在太差?!叭肟凇笔鞘澄?,“出口”则是厕所。
《经济参考报》1984年4月1日刊发的《访厕所》一文指出,在北京,干净明亮无臭的厕所虽然存在,但一些公共厕所“臭气强度” 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冲洗次数太少。但与臭气相比,无处可寻才真正急煞人。
《访厕所》见报后,引发了一场与建设两个文明关系密切的“公厕革命”。这场“革命”,不仅让北京公厕大变样,也使公共厕所建设成为不少城市市政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是为建设社会主义
1984年,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的四个点,连成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一条线。
《经济参考报》在1984年10月23日刊发的这篇评论《开放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称,这样做也会带来些资本主义,但这并不可怕,相反它可以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补充。如今,这样的共识已深入人心,但在当年,却存在巨大的争议。
“水!水!水!”——呼唤资源?;さ墓勰畋涓?/strong>
80年代,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上,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过是世界人口平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
“中国的‘水簿’,写满‘赤字’的‘水簿’?!薄≡谌彼牡赜蚶?,污染的加剧使可用的水愈加短缺。这篇报道喊出“水!水!水!”的先声,“节水型社会”从此深入人心。
“请首长不要再批条子了”
“条子”,是那个物资并不富裕的年代,特有的词汇。
1987年的上海经济区,涉外旅游饭店的建设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但“条子”却没有停下来的趋势。当地旅游部门和当地政府负责人借助《经济参考报》发出强烈的呼声:“请首长不要再批条子了”。
浪潮初起的住宅商品化改革
1979年至1986年,全国新建城镇住宅近8亿平方米,比前29年所建住宅面积的总和还多,但关于“房”的呼声,日益紧迫。
“历史欠账过多,人口增长太快,城市膨胀,婚龄高峰,家庭小型化……”《经济参考报》1987年刊发的《房,房,房!》一文,率先剖析“建房奇?!现胤炕摹鼻苛曳床畹某梢?。
不可否认的是,浪潮初起的住宅商品化改革,正把我国带入这样一个时代:住房像彩电、冰箱一样,成为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商品。而在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后,房租制度改革已由“纸上谈兵”进入“实战演习”阶段;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却颇为陌生的行业——房地产,应运复兴。
少些父爱主义,多些市场磨难
也是1988年,日本友人小林实先生对我国经济考察后说,“中国对企业太娇惯了”。1988年7月25日,一篇题为《少些父爱主义 多些市场磨难》的评论,成为《经济参考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到了关键时刻发出的疾呼。
农村改革,乡亲们命运的改变
离队多年的“熊头儿”,1988年回到四川省新都县竹友乡檀木村后发现,“早先稀毛癞的稻田,如今铺着密密匝匝的稻穗。茂密的竹丛中探出瓦屋、红楼,电线横跨在院落间?!?/p>
乡亲们在感慨,过去那么难办的事情,如今却这么顺手。
“熊头儿”体会到的是,这里虽然远不如别处富裕,但是许多乡亲们正在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性格,改变自己的观念……
国门开放引来“洋倒爷”
三年后的北京红桥市场,一个颇具有时代色彩的词——“倒爷”,有了一重新含义?! 丁把蟮挂痹诤烨拧?,向世界各地倒卖着中国的瓷器、珍珠……发现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过去,领略充满勃勃生机的当下。
而这,也是国内媒体首次对红桥市场中的“洋倒爷”进行深入的描绘。
十一亿七千万人的意志
1993年,“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写进了宪法。
“2898名代表的表决,代表着11.7亿人的意志?!?/p>
“12个字,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p>
到美国打“官司”
“物美价廉”是90年代“中国制造”的重要标签,但初出国门的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只来自产品和价格。
在跟踪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报道《到美国打“官司”》一文中,浙江萧山的杭州弹簧垫圈厂,其质优价廉的产品让美国11大紧固件进口商竞相进口,却遭到美国本土竞争对手的起诉,“惹上”了“反倾销”诉讼。直到1993年末,历经13个月,中国乡镇企业的第一桩涉外反倾销官司告一段落。
中国“复关”为何如此艰难
此时的中国,已经是贸易大国,1993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900亿美元,1994年上半年外贸增长达到25.4%,但“复关”却是命运多舛、步履维艰。
《中国“复关”为何如此艰难》一文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关于“复关”谈判,中国工作组已召开了17次工作组会议?!捌涫?,事情很明白,不仅中国需要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也需要中国?!?/p>
中国名牌告急拉开民族品牌振兴大幕
开放的中国,对跨国公司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资金和技术的涌入,令本土企业倍感压力。
1996年,一位老教师发现,用了大半辈子的友谊牌“面友”从商店里消失,一同不见的,还有天府可乐、孔雀电视、香雪海电冰箱……这些消失的名牌,多是行业的“领头雁”。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发现,中国名牌告急,由多方面原因造成:“洋”牌子淹了国产货,假“名牌”砸了真名牌。
名牌的消失,国人为之痛心、扼腕,但不可否认的是,名牌不是永恒的,市场竞争是残酷的。
“标王”陨落,市场呼唤良性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概念的渗透,依靠广告赢得市场的想法,在一些企业家的脑海中“生了根”,中国广告业迎来了黄金期。
1996年末,来自山东临朐的秦池酒厂,以3.2亿的广告费,蝉联了央视新一年的“标王”。惊诧之余,疑问更多:3.2亿的广告成本如何消化?酒厂到底有多大生产能力? 1997年初,《经济参考报》调查文章《雾里看花访“秦池”》刊发,揭露了其“白酒勾兑”丑闻,成为当时的爆炸性新闻。
自此,“标王”陨落,“秦池现象”也引发整个社会的讨论,不注重全面管理、战略创新、技术创新的企业,广告做得再好,最后也会在市场经济的波涛中沉默。
112枚公章折射放管服改革痛点
青海省西宁市一位私营企业家申办一家批发市场,前后耗时一年半,盖了112枚公章才办齐各种手续,为一个公章跑十趟八趟是常有的事。2000年10月30日《经济参考报》刊登的《建个市场竟要盖112枚公章》一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批评。
如今,各级政府简政放权,办一个公司的流程和手续早已大大简化。
推进多层次住房制度体系改革
2003年,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炒房团所到之处掀起一片“涨声”。
2004年5月13日,多部门联合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但在《经济适用房“适用”了谁?》一文中,《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由于排号难、审核松、富人化趋势明显等问题,原本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经济适用房在现实操作中走了样、变了味。而这也引起了中低收入购房者对政府推出经济适用房的初衷产生了质疑。相关专家提出,应取消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
这篇文章直指经济适用房在推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缺陷,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两年后,经济适用房进入转型阶段。
从“小平小道”到改革开放大道
200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经济参考报》刊发《从“小平小道”到改革开放大道》。当年,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同志被疏散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在这条原本不是路、工友们为了让他不绕远路而悄悄修整出来的田边小路上,邓小平徘徊了三年、思考了三年。当邓小平重新登上中国政治舞台中心的时候,他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改革开放大道。
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
2012年,金融?;匀蚓玫挠跋?,还未完全散去,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渐起。
三十年前,这张报纸率先对全球范围内的“第三次浪潮”进行了系列报道,成为新技术革命报道风暴的发起者、亲历者和见证者;三十年后,这张报纸又持续推出“第三次工业革命”系列特别报道,对新一轮产业革命的背景、特征、趋势、风险和机遇进行诠释。
掀开腐败窝案 护航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了全面深化新阶段。国企改革被列为核心目标之一,反腐重拳频出。
2013年7月5日刊登的《华润电力并购企业项目被指数十亿国资流失》一文,引起中纪委和国务院国资委等监管部门重视,掀开了华润集团腐败窝案!
2015年5月25日,《经济参考报》发表《福彩曝黑幕 中彩在线高管涉数十亿利益输送》的报道,揭开了中国福彩黑幕,引发国家层面对福彩系统的整肃,规范了福彩的运营,挖出了民政部腐败窝案。
2017年到2018年间,民政部4名部级领导被查处,14名司处级官员被立案调查。
直击民生改革:拿什么拯救你,一“号”难求?
2016年的公立医院,已经经过十多年的快速扩张, 但“挂号如春运、看病像打仗”的“胜景”,几乎每天都在北京的各大医院上演。
《拿什么拯救你,一“号”难求?》一文中,《经济参考报》记者经历7个多月蹲点调研发现,一“号”难求的患者和累得要命的医者,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本是解“痛”良方的分级诊疗在推广中遭遇诸多难点和痛点。
一系列改革举措成效初显,但若想真正破解分级诊疗推广困局和梗阻,仍需跨越横亘在改革路上的大山。相关部门认为,这篇文章,起到了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推进医疗改革的作用。
扶贫不“走过场” 改革进“深水区”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各级政府卯足了劲加油干,以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扶贫领域的一些做法,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基层脱贫攻坚工作?!栋肽昶辣?次 交叉检查变“拆台”——内蒙古一旗县深陷扶贫检查“怪圈”》一文严肃批评了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家扶贫办和中纪委纠风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全国扶贫工作。
让医保改革不留死角
《“赖床”不走小病大治 住院不花钱反“赚钱” 过度兜底 一些贫困地区医?;鸨换ā巴亨唷薄芬晃脑?018年6月刊发后,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对大病兜底过度福利化这一苗头问题展开调研。
改革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刊37年,这张报纸也成为了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
几代人来不及驻足感叹流年似水,无论是谁,生活在这块土地的何处,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都越来越深刻和强烈。
这份报纸当年提出的一些问题,已不再是问题,当年引发的一些讨论也已有了定论,但改革没有完成时,我们还有三大攻坚战要打,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时代在变,问题在变,改革开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变,站在40年新的起点上,这份报纸又将如何记录时代?每一个亲历者都将书写历史。(记者:王奇 祁蓉 于江,李文茹、陆敏、金国中、徐培英、李佳鹏、张松、王文志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