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新华社驻台记者的“2018宝岛记忆”
新华社记者
2018年,新华社驻台记者深入宝岛城乡各地,观察社会阴晴冷暖,倾听基层百姓心声,用饱含真诚的笔触讲述台湾故事,记录两岸同胞守望相助的真挚情愫,传递台湾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迫切愿望。翻看厚厚的笔记本,记者们回望采访历程,敞开心扉为“台湾2018”留下注脚。
花莲地震:两岸同胞悲戚与共
记者李慧颖(2017年12月23日至2018年3月21日在台):
2018年2月6日深夜,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造成17人罹难,其中9名为大陆游客。
我们赶到震灾现场云门翠堤大楼时,这栋12层的商住楼已倾塌成40度,底部楼层被压扁陷入地下。9名大陆游客均入住2楼的“漂亮生活”旅馆,当时已有4人确认遇难,正全力搜救其余被困大陆游客。
搜救人员不眠不休的努力还是没能改变残酷现实,这一家5口人最终被发现全部遇难。连续奋战100多个小时的搜救人员陆续撤出现场时,笛声长鸣,大家列队鞠躬,向遇难者默哀。桃园特种搜救队分队长杨肃强难掩悲痛之情地说:“很遗憾,愿他们安详地一路好走?!?/p>
我们在震区采访近一周,深切感受到突如其来的灾害带给两岸同胞的创痛。灾情传出后,大陆各界和在台机构、企业密切关注救援进展,通过多种形式向受灾同胞表达慰问、施以援手。两岸同胞守望相助,让我深深体会到两岸同胞在大灾大难面前悲戚与共,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关注青年:看见台湾新一代“西进”热潮
记者石龙洪(2018年3月21日—2018年6月18日在台):
驻点期间恰逢毕业升学季,我们看到与往年不同的“风景”: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希望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其中,报考大陆高校的台湾高中生人数激增,有学生已被岛内“第一学府”台湾大学录取,仍选择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陆名校就读。这一现象引起舆论高度关注,台媒形容“赴陆求学热挡都挡不住”。
我还采访了许多台湾青年,他们有的在大陆创业已小有成绩,有的正考虑“西进”到大陆发展。他们感慨最多的就是:台湾发展停滞、薪资冻涨已约20年,物价、房价却持续上扬,且岛内市场较小,发展空间有限。
过去,台湾青年常被贴上“小确幸”“草莓族”等标签。通过深入接触,我发现许多台湾新生代怀抱梦想,希望接受挑战,实现更好发展。通过互联网,他们了解到大陆快速发展变迁,发现与过往认知不一样的“对岸”。年初,大陆出台“惠台31条措施”,给予在大陆发展的台企台胞“同等待遇”。不少受访台青说,到大陆发展的条件环境越来越好,自己希望能把握机遇。
从这些勇于圆梦的台青身上,我看见两岸关系的未来,相信他们将成为两岸和平发展、共创双赢的新鲜力量。
两岸交流:台湾民众愿望普遍迫切
记者查文晔(2018年6月18日—2018年9月13日在台):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大陆方面又推出“惠台31条措施”,岛内社会非常关心大陆未来发展以及将给他们带来的机遇。驻点期间,我们接触了台湾各行各业人士,真实感受到台湾民间社会对两岸经济合作、民间交流持续不减的热情。
我印象深刻的是,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赖正镒在接受专访时回忆起30多年前第一次“登陆”时的见闻,感叹经过40年发展大陆已今非昔比,并且盛赞“大陆关心、服务台商是真心实意的”。
谈起“惠台31条”,赖正镒给予了充分肯定?!叭锰ㄉ淘诖舐骄谈憷?,让年轻朋友更愿意到大陆就业,我们工商企业界都非常兴奋?!彼怪毖?,民进党当局不应牺牲大多数人利益,希望两岸各领域交流越来越频繁,彼此隔阂越来越少。
我们还采访了台湾中南部的农渔民、从事高科技和文创产业的青年等各阶层人士,了解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是他们普遍的迫切愿望。
县市选举:凸显岛内民心思变
记者刘欢(2018年9月13日至2018年12月11日在台):
11月24日,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投票,选举产生的22个县市的县市长中,中国国民党获15席,民进党获6席,另有1席为无党籍。在民进党当局执政的背景下,这一结果被认为凸显台湾民心思变,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红利”,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愿望。
民进党上台后沉迷操弄政治权谋,加剧了台湾社会的撕裂与内耗,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持续引爆民怨?!熬藕弦弧毖【偾?,多项民调显示民众对民进党当局施政深感不满,当局领导人不满意度屡创新高。
记者走访岛内各地,民众诉苦声不绝于耳。有餐饮业者说,“收入一年不如一年,苦日子不知何时到头?!庇屑瞥坛邓净?,“以前常能载到陆客,现在少很多。两岸关系大环境不好,本就不好的台湾经济就更雪上加霜了?!?/p>
不久前,“翻”被台湾媒体评选为2018年度汉字。结合我们的采访观察,我想其中包含了台湾民众翻转乱象、翻新希望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