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1月17日电? 题:审批“不见面” 科创“注动能”——南京江宁以“集成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凌军辉、沈汝发
依托“互联网+政务”,65%以上的企业登记全程“不见面”;创新科研转化方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83亿元……2018年以来,南京市江宁区以“集成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审批“不见面”,改革让企业“少跑快办”
南京武恒竞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江宁分公司打算开办一家游泳馆,去年7月9日递交材料,7月11日就拿到证件,只花了3天时间。企业负责人陈丙洋说:“按照以往流程,需要持营业执照先到卫生部门办理卫生许可证,再到体育部门办理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证,最长要33个工作日?!?/p>
审批时间大幅缩短背后是审批改革的机制保障?!拔巳闷笠怠倥芸彀臁?,我们推出‘证照套餐联办’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勘验,共同出证?!苯姓笈稚缁崾乱瞪笈瓶瞥ふ盼慕∷?,改革后,审批用时平均压缩20%以上。
记者在江宁区市民中心企业登记窗口看到,前来登记的企业寥寥无几。但2018年前11个月,这个区新增市场主体达5.4万户?!捌笠档羌侨痰缱踊??!苯姓笈质谐∽既肷笈瓶瞥ふ抨凰?,包括企业查询、审批结果也都不用来现场。
江宁区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张勇说,江宁区在商事登记、社会事业、投资建设等诸多领域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据介绍,江宁区还启动“智慧江宁”运营管理中心、大数据中心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逐步探索与省政务网和市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覆盖从勘验到审批再到监管全过程,进一步深化拓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创新科研资源转化方式,科技“赋能”新经济
2018年3月运行,截至目前产值已达1000万元。这是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交出的“成绩单”。据研究院重点项目办主任李保菊介绍,通过搭建技术研发创新、成果转移孵化、科技公共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四大平台,自主创新成果的产出与产业化步伐大大加快。
“研究院主要解决科研资源利用和转化的问题?!毖芯吭涸擞涸鹑苏排艟倮?,南京大学李瑞华团队的同步脱氮除磷技术经研究院的二次开发,已投入应用,被列为南京市创新产品名录,同时被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购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江宁区科技局副局长王文娟介绍,像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宁已建成51家,引进和正在转化的科技成果175项,孵化引进企业284家,集聚研发人员1299人,专利申请305件,专利授权27件。
同时,江宁还通过研发项目资助、专利创造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截至2018年10月,全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有效建有率近9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883亿元。
另外,江宁区还以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引进了58家科技服务机构,涵盖了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领域,以优化创新生态,吸引科技企业入驻?!翱萍即葱略丛床欢系嘏嘤判戮迷龀さ?,增强了发展的新动能?!蓖跷木晁?。
盘活“沉睡”土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再利用
原江苏嘉捷星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已破产,这家公司的67亩土地转让给南京晶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预计产值达到600亿元,利税78亿元。这是江宁区围绕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全面启动中小工业集中区转型发展改革的一个案例。
“通过对低效用地的再开发,可以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盘活沉睡的土地?!蹦暇┦泄磷试淳纸志值托в玫毓芾戆旃抑魅瓮跗剿?,当前土地资源紧张,但一些企业生产不景气甚至靠出租厂房维持度日,造成土地闲置,经济效益低下。
记者在南岸瑞智文创园看到,里面进驻了书店、健身等许多企业,顾客人来人往,生意繁忙?!罢饫镌词且患夜镜墓ひ涤玫?,闲置了,我们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发展现代服务业,效益大大提高?!蓖跗剿?。
据介绍,江宁区依据亩均税收将全区产业、科研用地分成五档,给予配套的差别化用水、用电、用地、金融等政策支持。今后力争每年盘活低效闲置土地由原来的3000亩调增到5000亩。
“集成改革”旨在发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江苏省的改革部署,2018年9月,南京市在江宁区开展“集成改革”的试点,为江宁新一轮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全区在“集成改革”试点中涉及行政管理、经济、科技、生态文明、开放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事业和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等8个领域,共30项改革任务。
“我们把各项改革试点集中在一个区域推进,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探路?!苯母锇旄涸鹑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