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30日电 题:于漪: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
2009年9月4日,于漪老师(中)同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年轻教师们交流。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既然我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要为祖国培养有用之才,教师自己就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币丫?0岁高龄的于漪,只要站上讲台,就还是人们熟悉的那个样子,站得笔直、表情坚毅、说话铿锵有力。
60多年前,她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语文教学之路,其教育思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后,面对百废待兴的校园,饱经风霜的她毅然选择重返讲台。她说:“教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p>
今天,她依然站在教改最前沿,为语文教育奋笔疾书,为新教师培育殚精竭虑。
2009年9月4日,于漪老师(右三)指导学生们精读自己主持编写的爱国文学精品读本《我爱你,中国》。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语文教改先行者
于漪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语文教师,她以人民教师的初心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1977年于漪重返讲台,并在电视直播中讲授一堂名为《海燕》的语文课?!把≡窠病逗Q唷?,就是因为我相信文章里的那句‘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我相信一个奋进的时代就要到来?!?/p>
“回归”后的于漪以强烈的使命感潜心钻研语文课堂,整个教学生涯中她共开了近2000节公开课?!霸谖业目紊?,学生光做听众不行,也不能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庇阡袈氏瘸冀拔医材闾笔降南咝越萄Ы峁垢奈缡?、辐射性的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产生广泛影响。
1978年初,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兴奋的于漪找到数学老师,告诉对方“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我们唱个‘双簧’,你给学生讲陈景润的科学贡献,我讲陈景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p>
2009年9月4日,在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于漪老师展示自己主持编写的爱国文学精品读本《我爱你,中国》。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这正是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体现。在她看来,语文不仅是教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更是在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塑造其灵魂。上世纪90年代初,于漪撰文《改革弊端,弘扬人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该观点写入后来的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深刻改变了语文教学的模式。
进入新世纪,于漪提出语文学科要“德智融合”,即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加强教师的育德能力,获得全国教育界高度认可。
新时代教师领路人
“有优秀的教师,学校的四梁八柱就全部立起来了,校长的第一责任是培养教师?!苯?,于漪在一场题为“新时代,我们怎样做教师”的讲座上对青年教师如是说。
3月30日,在“2018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主题活动”上,于漪老师获评“年度特别致敬人物”并登台领奖。新华社发(朱水苗 摄)
从教生涯中,于漪总是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把他们推向前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其中涌现出一批知名教学能手。
退休后,于漪曾任上海市普教系统“双名”培养基地、语文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等职,并在全国及上海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上海语文课改教材编写、民族精神教育等工作中贡献力量。目前,作为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的兼职教授,她又承担起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任。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作为师者的谦逊?!笆橛桃┮?,善读之可医愚。我教了一辈子语文,至今没有脱愚,很多东西若明若暗。比如诗歌,怎么教才能打动孩子?等我再想清楚一点,就把心得体会分享给老师们?!?/p>
2010年10月9日,于漪老师(前)参加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语文组老教师回校再聚首活动。 新华社发(李立基 摄)
在于漪看来,教师工作就像“双重奏”,教师自己的人生一定要奏响中国特色教育的交响曲,还要引领学生走一条正确健康的人生路。
她引用英国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对新时代语文教师提出要求:首先心中要有月亮,也就是理想信念,去真正敬畏专业、尊重孩子,还要有学识,如此才能看透“六个便士”,看透物质的诱惑?!奥囟际潜闶?,作为教师,必须抬头看见月亮?!彼?。
先进教育思想传播者
于漪家里有一本她专用的挂历,挂历上,几乎每一个日子都画上了圈,不少格子里还不止一个圈。有时是审阅语文教材和教参,有时是走进课堂听课,有时是给青年教师培训、说课……这位老人始终践行着“让生命与使命同行”的铮铮誓言。
2015年9月9日,在“上海市尊师重教纪念碑”前,于漪老师(右三)与新教师们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她密切关注着中国教育的变化与发展,倾力写下《岁月如歌》《卓越教师第一课》《语文的尊严》《于漪知行录》等超百万字著作。2018年,《于漪文集》六卷本正式出版,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首部特级教师全集。
退休后的于漪也始终在为育人事业继续贡献。当教育功利化现象愈演愈烈,家长忙于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外补习班,学校只盯着升学率的时候,她呼吁教育界应“教在今天,想在明天”。
于漪认为中国教育必须有自己的话语权。她多次撰文说,任何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传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为本民族、本国建设服务的人才。眼光向内,不是排斥国外,而是立足于本国,以我为主。
她臂膀单薄,一直挺着教师的脊梁?!暗蔽野炎约旱纳凸颐?、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永远是有力量的,永远是年轻的?!庇阡羲?。
4月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讲台上的新思想教学观摩活动”中,于漪老师(左)对上海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进行点评。新华社发(谈乐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