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 新华网 刘厦 摄
新华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董璐 刘厦)仲夏时节的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绿树成荫,蝉鸣阵阵。在该县的焦桐广场,一棵有着56年树龄的泡桐树参天挺立,华盖如云。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个遥远又感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焦裕禄。1963年,他亲手栽下了这棵泡桐树。据当地群众介绍,焦裕禄在兰考县只工作了475天,却用实际行动铸就了感天动地的焦裕禄精神。为治理“三害”,他带病深入基层,总结出“扎针贴膏药”治理沙丘法,他还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泡桐树,为当地带来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如今,兰考县的泡桐种植亩数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亩,用泡桐作原料生产的家具、民族乐器等产品远销海外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泡桐产业成为兰考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古琴展示 新华网 刘厦 摄
堌阳镇徐场村是泡桐产业的直接受益者。依托泡桐资源,近年来,这个村紧抓机遇奋力发展,由贫困村一跃成为“中国民族乐器村”, 村内遍布制作古琴、古筝的能工巧匠,奏响了“特色产业富民曲”。
经过多年发展,徐场村内的乐器厂已发展到80多家,产品类型从单一生产古筝转型为生产古筝、琵琶、古琴、扬琴、柳琴、大小阮等20个品种,年产古筝、古琴等民族乐器10万多台,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200多人。
村庄发展了,人才也开始回流。2014年,23岁的徐冰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做一名古筝制作技艺“初学者”。在他看来,这份古老的工艺蕴含着无穷的魅力,他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传承下去。
焦裕禄精神给兰考带来了巨变。废旧鸡笼作灯饰,垃圾堆整治后变村角风景,图书馆、书画院遍地开花……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在焦裕禄精神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村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培育形成了“梦里张庄”旅游、莲藕种植、休闲观光鱼塘、采摘园、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了贫困户户户有项目,家家有增收。
焦裕禄雕像 新华网 刘厦 摄
在兰考县焦裕禄展览馆前的广场,焦裕禄雕像巍然挺立。雕像中,焦裕禄肩披外套、双手叉腰、裤脚挽起,侧头目视远方,目光炯炯有神。他用自己的一生生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扒酌癜?、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历久弥新,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讲解员陈东说,焦裕禄精神已经融入兰考人的骨髓。在兰考县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泡桐树记录着焦裕禄精神,这种精神熔铸在兰考的发展建设中,深深烙印在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也必将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传承、永放光芒。
今天的兰考,正在焦裕禄精神的引领和指引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大力推进绿化工程建设,以全产业链、循环经济、产城融合模式,构建特色产业生态系统,做强家具制造及木制品加工、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做优文化旅游、高端服务及现代农业三大配套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业兴城,奏响一曲转型发展“奋进曲”。
一座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绿色新城正在冉冉升起。
延伸阅读: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 深度特稿】浙江:“红船精神”聚人心 创新发展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