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10日电 题:小学生戴头环监控走神被指“紧箍咒” 智慧产品进校园缘何饱受争议?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俞菀 李平 唐弢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中心小学给学生佩戴一种名为赋思头环的产品,该产品号称可检测学生上课和写作业时的注意力,并将注意力集中情况实时传输给老师和家长,引发网友热议。
“监测头环”引争议 教育部门紧急叫停
据媒体报道,赋思头环通过传感器上的三个电极,可检测佩戴者的脑电波,从而评判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并进行打分——上课专注亮红灯,上课走神亮蓝灯,接触不良或者没联网则亮白灯。
同时,相关报道称“注意力分数”会像考试成绩排名一样,以每10分钟一次的频率发给老师和家长微信群里,以供他们掌控孩子的上课状态“好不好”。
然而,此事却在网上引发争议。有网友表示,头环就像是一个监测学生的“紧箍”,一旦戴上就会像念“紧箍咒”一样束缚住学生的思考自由。记者梳理发现,广大网友质疑点主要有三:一是课堂中使用相关产品的必要性,教育部门是否严格把关;二是监测数据的公布和走向,是否涉嫌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三是质疑企业初衷和产品科学性,是否拿学生当试验“小白鼠”。
面对质疑,10月31日,该设备技术提供方发布声明称,“赋思头环”其实是一款帮助学生提升专注力的训练仪器,学生连续使用21天后能养成保持专注力的好习惯?!案乘纪坊贰笨⒎健磕钥萍加邢薰敬词既撕地┙邮芗钦卟煞檬北硎?,头环收集的数据不会外流,不会泄露孩子个人隐私。
同日,金华市金东区教育体育局对外表示已介入调查,并让全区学校进行自查,为搁浅“质疑”,当地已决定临时停用相关设备。
头环效果尚未显现 产品准入流程存疑
针对头环产生的争议,记者赶赴金华、义乌等地进行追踪。据金华市孝顺镇中心小学办公室主任张悦介绍,这批头环设备是在2018年9月初,由孝顺中心小学校友、强脑科技投资人之一孔小仙出资购买,赠送给学校的,捐赠过程没有附带条件。
“设备去年12月底开始使用,其中6年级3班使用的时间最长,使用了十多次,大约一个月时间,其他年级学生也短暂地轮流试用过?!闭旁盟?。
孝顺镇中心小学6年级3班的多位家长表示,校方并没有将所谓的学生专注力“排名”情况发到家长群,对于学生是否通过使用头环而达到提升专注力或明显改善学习成绩,目前还很难得出明显结论。
同样使用过头环的还有义乌一所小学。其校长表示,头环并不能精准判断一个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但是有利于教师根据班级平均专注力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
张悦等人坦言,尝试使用“赋思头环”,主要是感觉有助于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学校在使用前也曾在网上查了公司的相关背景,但产品是否有辐射、对小孩是否有危害等,学校没有能力进行质量评定。
对于这批稍显“前卫”的科技产品的流入,金华市金东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施有根表示,这些设备进入校园时,学校没有到教育体育局备案,教育部门事先并不知情,至于该设备入校时,是否获得了大多数家长的同意,他们也不清楚。
智慧产品进校园尚无章可循 专家呼吁建立准入评估制度
记者调查发现,智能产品进校园并非首次饱受争议。
2018年12月,贵州十多所中小学学生集体穿上“智能校服”,通过嵌入的智能芯片,学生的进出数据会自动发送到家长和老师的手机中。今年3月,广东广雅中学采购了3500个智能手环用于记录学生行为健康数据。9月,上海闵行区蔷薇小学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学生有无微笑、有无跟老师问好、有无主动捡垃圾、队列是否整齐等细节都会被AI捕捉,均引发热议。
专家认为,上述事件及“浙江小学生戴头环监控走神”一事,皆暴露了智能产品进校园过程中面临的伦理道德困境和监管评估不足。
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表示,学校不能成为科技产品的试验田,任何科技产品进入校园之前,都应有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和认定,同时,这些科技产品也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成长规律。
“对于像脑机接口这样的新产品,在进学校进课堂之前,首先要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产品目录,对其安全性和道德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征得家长同意?!闭憬」舱哐芯吭貉芯吭毕难袼?。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