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硬仗要有硬实力:从武汉到绥芬河 中国科技抗疫不停步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
一座达到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的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迅速在黑龙江绥芬河投入使用。消杀、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疾控中心20余名专家紧急赶赴当地,协力筑起抗疫防线。
与疫情赛跑,从湖北到东北,除了“白衣战士”,还有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抗疫的另一条战线上,他们日夜奋战,继续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付出艰苦努力。
冲在一线: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
4月16日,年逾古稀、在武汉连续奋战近80天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乘高铁回到天津。
自大年初三紧急飞赴武汉指导中医医疗队开展临床救治,张伯礼在这期间因劳累过度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术后第三天就又投入抗疫工作?!案蔚ㄏ嗾?,我把胆留在武汉了!”张伯礼说。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斗争中,一位位院士冲在第一线,发挥着科技领军作用。
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7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专家,“逆行”冲往防疫最前线,一次次及时为疫情防控提出重要建议。
为尽快把确诊的轻症病人收治起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等人在武汉第一时间提出建设方舱医院,短期内解决了大量患者入院治疗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作为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领队,接管专门收治重症患者的武汉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重症患者;关注孕产妇安全和防治,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率国家医疗队为武汉众多准妈妈及她们的家庭送上“定心丸”。
在一线指导临床救治和科研攻关,研判形成防控策略、疾病诊治等多条重要建议……院士此时也是战士?!肮掖笫?,义不容辞?!彼堑幕爸赖赜猩?。
紧急攻关: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获批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自大年初二抵达武汉后,陈薇团队迅速开展疫苗设计等研究,甚至以身试药,7位科学家一起接种了新研发的疫苗,为临床研究提供一手数据。
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必须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此夜以继日奋战。
1.5小时,快速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常见病毒进行一次性检测——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带领团队紧急研制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经国家药监局批准后应用于有关医院,帮助临床实现精准诊断。
他的实验室里融合了工程科学12个专业,成为多学科开展交叉合作的一个缩影?!敖酉吕唇绦ソ艨蒲泄ス?,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更多科技力量?!背叹┧?。
从病毒检测到病毒溯源,从药物筛选到疫苗研发,从病理特征分析到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科技界积极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紧紧围绕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实际需求,各尽所能、全力以赴发挥攻坚作用。
下“先手棋”:把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更周全
“开展核酸与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关键任务?!北韭忠咔榱餍懈叻甯展?,王辰院士就大声疾呼,“新的阶段不可松劲,必须要有远见,关键任务必须抓紧抓细抓落实,确保今后对疫情的科学、有效、全面控制?!?/p>
疫情发生后,我国多个科技部门、科研机构启动应急反应机制,一批院士专家加入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提出科学对策建议,组成抗疫最强智囊团。
加强对参与救治医护人员的?;?;更加注重中医药在一线治疗中的作用;动态评估适宜的国家和地区卫生应急响应级别,及时做出调整决策;持续准确判断疫情状况及趋势走向……在中国工程院,专家组通过科学研判提炼出重要建议。
“疫病防御会是人类永恒主题,要认真反思怎么能够把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考虑、设计、建设得更加周全一些?!蓖醭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