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领导来了几十次,实惠没落地,复产企业还要配合“演戏”;西南某项目现场,领导宣布项目启动,机械立马开动起来,可干部前脚走,机械后脚就“马放南山”……近日,媒体曝光了一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形式主义新表现,因重面子轻里子的“戏”份过浓,被网友戏谑地称为“表演式”形式主义。
从媒体报道来看,“表演式”形式主义可谓形式主义的升级版,不少发生在经济发展领域。参与其中的各类企业、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走过场,还要“心甘情愿”当“演员”,把这场“戏”演得“精彩生动”?;ù蠹矍汛罅ζ?,“演”出面子上的虚假繁荣景象,只为博得领导喝彩,而不顾对企业和群众是否有意义,此类表现实在要不得。
记者了解到,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不同地方和场合存在的“表演式”形式主义,主要有三种表现形态:
其一,下级演给上级看。工作干得好不好,“表演水平”很关键。在一些地方和干部眼里,虚报复工复产率似乎已成“公开的秘密”。有领导干部坦言,一开始报80%,看到别的地方都报超过90%,担心被领导批评,索性报接近100%。在“你虚报、我也虚报”的攀比心理作用下,复工复产率正变得“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其二,政企“联手”演给公众看。有干部反映一个疫后怪现象,有些原来已签约过的招商项目,有关部门会重新组织再签一次。有的是省里签了市里签,市里签了县里签,层层签约、人人“演戏”。有的企业不堪其扰,也有的乐此不疲。一位企业负责人说,“我觉得挺好!可以造势,还能多跟领导接触!”细品这句话,道出了“演戏”双方“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心态,有公众拍手叫好就算大功告成了。
其三,干部演给群众看。有的领导干部表面上“积极”下乡调研,“深入”企业“体察民情”,而且对基层反映的问题,表态时听上去都很好,有的还当面承诺一定要办好,最终企业负责人和群众等来的大多是“空头支票”,到头来在镜头前“说几句”,到处合影“摆拍”留念之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表演式”形式主义的种种场景,可谓是“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典型体现。这种形式主义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任由此类“病毒”蔓延扩散,势必影响各项政策真正落实。
实际上,“参演”的基层干部往往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胺亚咽狈蚜?,没有实际价值,谁会自愿干呢?但领导有要求,哪能不干呢?”从他们的抱怨中可见一斑。这也空耗了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真抓实干的宝贵时间。更可怕的是,演着演着很多人就信了,数据“注水”、虚假繁荣之下,上级政府决策难免被误导。
作为作风建设的一大顽疾,形式主义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而“表演式”形式主义尤为如此?!氨硌菔健毙问街饕逯阅艽笮衅涞?,就在于演得“皆大欢喜”,有市场、有需求。根源还在于一些领导干部脑子里装着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宗旨意识淡薄,不是为了企业发展,不是为了群众福祉,而是为了个人的面子和短期政绩,演的是贪虚功,而不是抓实绩。
缺乏监督,有恃无恐,也是“表演式”形式主义愈演愈烈的原因。这类形式主义藏身于经济发展中,有些地方借着招商宣传、产业发展的“壳”,行“表演”“凑数”之实,隐蔽性强,难以被发现和查处?!澳恪荨也弧荨?,那不是吃亏了!”弄虚作假、恶性攀比,一种见怪不怪但贻害无穷的社会病便出现了。
唯有号准脉象,找准病因,才能治好“病”。中央日前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提出从筑牢思想政治根基、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等八个方面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中央在决策部署上作出表率,果断向形式主义“亮?!?,这对于“表演式”形式主义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喝。
成绩是干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恢复元气”,需要实打实的数据,硬碰硬的政策,不断冒出来的“表演式”形式主义,无疑会妨碍复工复产等经济发展的推进,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各地要读懂悟透中央通知精神,对标对表、摸底排查,强力整治“表演式”形式主义,建章立制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同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对上对下负责结合起来,拆掉“表演式”形式主义的舞台,让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沉下心来,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难题,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助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评论员王圣志、姜刚、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