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北京将迎来今年中国最大规模的主场外交——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届时,中非领导人将齐聚北京,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峰会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单篇文章难以完全呈现。本文将聚焦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成就。中非合作何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笔者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中非经济合作为中非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在非洲大陆上广为接受。具体而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非经济合作为非洲带来了以下巨大利益:
首先是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当前形势看,非洲经济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基础设施、健康、教育、政府治理、安全等领域均存在巨大缺口。据非洲开发银行估计,非洲基础设施领域每年需1300亿-1700 亿美元的投资,但实际投入仅为930亿美元,资金缺口高达每年680亿至1080 亿美元。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设施联通,帮助相关国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2014年11月,中国倡议设立丝路基金则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该基金将利用中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非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很快,在非洲建成了大量市政道路、高速公路、立交桥、铁路和港口项目,对非洲发展,起到了有效的带动作用。中国通信企业在非洲参与了光纤传输骨干网、移动通讯、互联网等通信设施建设,扩大了非洲国家电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提升了通信服务质量,降低了通信资费。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承建的光缆骨干传输网,连接周边六国及东非和南非海底光缆,提升了整个东非地区的通信一体化水平。中国企业在赤道几内亚承建的马拉博燃气电厂项目,有望从根本上改善马拉博市及毕奥科岛的电力供应状况,并对周边地区农业灌溉、生态旅游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可以说,中国对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促进中非合作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其次是帮助非洲实现经济结构转型。非洲是快速成长中的巨大市场,非洲大陆蕴藏着丰沛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充足,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需求旺盛。总体上看,非洲经济将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但非洲经济亦面临转型升级难题。如何促进经济结构的持续转型升级,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是摆在非洲各国面前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工业化,做大做强制造业。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且在高铁、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拥有发展工业化的管理经验、发展战略和关键设备??梢运?,中国是非洲实现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的最佳合作伙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的创新技术、管理经验等,与非洲丰富的资源、人口红利等相结合,拥有广阔光明的前景,值得期待,而这种合作将成为中非经济合作的强劲动力。
最后是帮助非洲人民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中国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的方式将价廉物美的工业制成品提供给非洲人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坐落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外的东方工业园,是中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该园区入园企业达85家,总投资5亿美元,为埃塞俄比亚上缴税收8000 万美元。入园企业涉及纺织、服装、制鞋、钢筋、水泥、制药、汽车组装等,这些企业绝大部分来自中国。此外,位于尼日利亚西南部拉各斯州的莱基自贸区内已有 100 多家企业,涉及石油天然气仓储、家具制造、服装生产、贸易物流、工程建设服务、日用品等行业,这些企业中很多是中资企业。上述企业的产品有一部分是在非洲本土销售,由于制造成本低,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能够有能力消费。从这一点来说,“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资企业加速投资非洲的步伐,使非洲人民能够用上价廉物美的产品,提高了其生活水平,这对“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民心相通无疑大有裨益,间接推动了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关系发展,从而为中非合作论坛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厚实的民意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力度,不仅促进了非洲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对非洲实现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转型,并使非洲人民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中资企业也得以走出国门,走向非洲,走向世界,中非实现互利双赢,双边经济融合程度越来越深。从这一点来讲,中国和非洲已经形成了命运共同体。(马尧,复旦大学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安全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关系专业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