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全球热点)一年三次大选凸显以色列政治僵局
新华社记者
当地时间2日,以色列举行第23届议会选举。这是一年内的第三次。如此政治窘况,在以色列史无前例。
以色列媒体公布的最新出口民调显示,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在本次选举中领先。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组阁僵局,疲惫的以色列民众做出无奈选择。
【新闻事实】
本次选举投票于当地时间2日7时(北京时间13时)开始,当日22时(北京时间3日4时)结束。据以色列中央选举委员会数据,全国有投票资格的选民约为645万,共设10631个投票站。
此次大选,遇到三个新因素。一是以色列确诊10例新冠肺炎病例,影响投票率。二是内塔尼亚胡涉嫌贪腐案将于3月17日开庭审理,可能导致民意波动。三是美国1月推出“中东和平新计划”。该计划意在帮助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夯实右翼票仓,必然影响选情。
内塔尼亚胡3日凌晨已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胜选。以色列媒体公布的最新出口民调显示,利库德集团有望获得36至37个议席,超过以色列最大反对党、国防军前总参谋长甘茨领导的中左翼蓝白党的32至34个议席。利库德集团领导的右翼阵营共获得59至60个议席,接近组阁所需的61席。
此次选举的官方初步计票结果将于3日公布,最终结果预计在一周内公布。
此次大选中,两个政党颇受关注。一个是阿拉伯政党“联合名单”,民调显示有望赢得14至15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另一个是“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党,有望获得6至7个议席。前两次选举后,右翼和左翼阵营都无法单独组阁,这一政党成为关键,获称“造王者”。该政党选前强调既不会推选内塔尼亚胡,也不会推选甘茨出任总理。
【深度分析】
以色列组阁一再遭遇“难产”,表面上是因为主要政党之间在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是否应该服兵役等具体问题上难以弥合分歧,深层原因却是整个以色列社会在中东大变局背景下如何实现国家转型的问题上出现裂痕。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中东地区出现三大阵营,分别是以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为核心的逊尼派阵营、以伊朗为核心的什叶派阵营和以以色列-土耳其为核心的亲西方阵营。目前,第三个阵营不够稳定,特别是土耳其已经大幅调整内外政策,与西方国家关系日益冷淡。为稳住该阵营,近来美国的中东政策频频向以色列倾斜。
当前,以色列正面临如何调整内外政策的抉择。
以色列1948年建国以来,在与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国家的频繁军事斗争中发展壮大。因此,具有深厚军事背景的政治家往往能长青于以色列政坛,深受民众信赖。
随着外部安全威胁降低和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以色列生存之虞渐弱,右翼党派的强硬路线受到越来越多以色列民众质疑。以色列内政外交政策“变还是不变”,以及“如何变”,是以色列政治僵局背后的难题。
【即时评论】
以色列频繁举行大选,表明以色列政治生态已经发生根本改变,未来巴以和平进程将因此受损。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室主任唐志超认为,如今的以色列,任何一党都难以独领风骚。传统的“英雄政治”色彩淡化,内塔尼亚胡个人魅力下降。政治极化和民粹主义严重,利益冲突日益加剧导致决策瘫痪。少数极端主义派别扮演重要角色,脆弱的联合政府成为以色列政治常态。
但在巴以问题上,无论哪个政党组阁成功,以色列新政府都很可能更趋强硬。唐志超说,新政府将配合美国推动“中东和平新计划”,尤其是加速对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的兼并。未来巴以和平前景将更为黯淡。
【背景链接】
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实行一院制,共120名议员,任期4年。只有获得3.25%以上选票的政党才能进入议会,获半数以上议席的政党可单独组阁。由于中小党派林立,以色列历史上从未出现单一政党组阁情况,历届政府都是由多个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
去年4月,利库德集团赢得以色列第21届议会选举,但内塔尼亚胡组阁失败,议会随后解散。当年9月举行第22届议会选举后,总统里夫林先后授权内塔尼亚胡和甘茨组阁,但两人组阁均以失败告终,议会再次被解散。(参与记者:乔继红、邵杰、吕迎旭、陈文仙、尚昊;编辑:马晓燕、王丰丰)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